青林打开存储器,屏幕上跳出一行行代码,中间夹杂着气象数据:“公元880年,钱塘,降雪量超标,触发时空异常。”他恍然大悟,“‘极地一号’模拟降雪时能量失控,把周围的时空搅乱了,我就是被卷进来的。”
这时,外面传来哭喊声。一个村民冲进破庙,膝盖一软跪在地上:“罗先生,救救我们吧!雪下了三天三夜,地里的麦子全冻坏了,再这样下去,开春要饿死人的!”
罗隐皱起眉头,走到窗边望着漫天大雪:“往年这时候早该回暖了,今年的雪太反常。”他拿起块寒石,纹路亮得刺眼,“你看,寒石说这雪还要下七天。”
青林看着存储器上的数据,心沉了下去。屏幕上的降雪预测曲线陡峭得像悬崖,标注着“极端气候事件”。他突然想起历史记载,公元880年春天,钱塘遭遇特大暴雪,导致饥荒,随后爆发了农民起义,成了晚唐乱世的导火索之一。
“我能让雪停。”青林脱口而出,“‘极地一号’是我设计的,我知道怎么关闭它的降雪程序。”
罗隐眼睛一亮:“真的?那铁球在哪儿?”
“天目山山洞。”青林指着存储器上的定位坐标,“但我们得带够工具,那机器的核心被冻住了,需要加热才能启动。”
小主,
第二天一早,雪小了些。青林和罗隐揣着寒石,背着村民给的干粮往天目山走。路上,青林才知道罗隐为什么会在破庙——他考了十几次科举都没中,看透了官场腐败,干脆隐居在乡下,靠给村民看天气、写书信过活。
“你说这雪是机器弄出来的?”罗隐踩着厚厚的积雪,咯吱咯吱响,“可天上的云、风里的气,不都是自然的吗?”
“在我们那儿,连下雨都能管。”青林捡起根树枝,在雪地上画了个简单的水循环图,“地面的水变成气升到天上,遇冷变成云,云太重了就掉下来成了雨或雪。机器就是把这个过程加快了,让云里的水珠全变成雪。”
罗隐蹲下来,用手指描着雪地上的图:“就像锅里的水烧开了会冒气,遇着冷锅盖就结成水珠?”
“对!就是这个道理!”青林没想到他一点就透。
走了两天,他们终于到了天目山。山洞藏在一道瀑布后面,瀑布结了冰,像道透明的墙。罗隐用斧头砸开冰洞,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比外面的雪天还冷。
山洞里果然有个巨大的金属球,直径足有十米,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嵌着无数寒石,像披了层鳞片。冰层下隐约能看到闪烁的蓝光,顺着金属球的纹路流动,像血管里的血。
“这就是你说的铁球?”罗隐摸着冰面,手被冻得一缩。
“是气候观测站。”青林从背包里掏出火折子和松脂,“它的核心在底部,我们得把冰凿开,找到红色的接口。”
他们轮流用斧头凿冰,凿了整整半天,才在金属球底部露出块巴掌大的红色面板。青林把存储器贴上去,面板亮起红光,弹出一行字:“请输入关闭指令。”
“指令是什么?”罗隐急着问。
青林愣住了。他只记得启动密码,从没学过关闭指令。存储器的屏幕开始闪烁,显示“能量储备不足”。
“会不会跟寒石有关?”罗隐拿起一块寒石,贴在红色面板上。寒石的纹路突然和面板上的线路重合,亮起白光。
青林盯着那些纹路,突然想起罗隐说过的话:“你说铁球总提‘雪’?”
“对,还有‘无差别覆盖’‘低温锁定’。”罗隐随口说道。
“无差别覆盖……”青林念叨着,突然想到什么,“雪落到地上,是不是不管高低贵贱,都盖得一样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