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滕王阁

“家父说,文字是天地的骨血。”年轻人继续落笔,字迹间的光点变得柔和,“骨血相连,便不会离散。”他写到“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时,江面上传来渔民的号子,声波在空气中形成可见的涟漪,与纸上的笔画共振共鸣。

青林的终端开始倒计时:时空锚点剩余十分钟。他看着年轻人写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突然明白这场跨越千年的相遇并非偶然。那些被称为“天才”的灵魂,或许本就是宇宙布下的时空锚点,用他们的思维能量维系着历史的稳定。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时,悬浮的墨字突然化作流萤,顺着窗缝飞向天空。宴会厅的宾客恢复了动作,仿佛刚才的静止从未发生。阎都督赞叹着接过序文,没人注意到青林袖中的芯片正在失去光泽,也没人看见年轻人无名指上的胎记,此刻正闪烁着与芯片相同的频率。

“后会有期。”年轻人朝青林举杯,眼神里带着了然的笑意。他的指尖在案下轻轻一点,青林的终端突然接收到一段新的数据流——那是《滕王阁序》的完整文本,每个字的笔画都标注着精确的能量参数,像一份完美的时空校准公式。

青林后退着走出宴会厅,芯片的温度渐渐冷却。他站在码头看着滕王阁的飞檐,朝阳正从江面升起,将楼宇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条连接古今的光带。终端的倒计时归零时,他感到一阵熟悉的眩晕,时空乱流像潮水般将他包裹。

再次睁开眼时,青林躺在2146年的修复舱里。导师的脸出现在舱外:“检测到你的信息场与唐代异常辐射完美同步,差点以为你要永远留在那里。”

青林抬手摸向胸口,那里还残留着共振的暖意。他打开终端,那段来自王勃的数据正在自动修复受损的时空模型。

模型的三维投影里,滕王阁的轮廓与猎户座的星轨重叠,而《滕王阁序》的文字化作星尘,沿着稳定的轨道缓缓转动。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青林轻声说。屏幕上弹出新的分析报告:唐代洪州的时空裂隙在公元675年九月九日被某种信息场永久闭合,闭合能量的特征与人类创造性思维的辐射图谱完全吻合。

修复舱的门缓缓打开,青林走到窗前。外面的科研园区里,孩子们正在朗读《滕王阁序》,稚嫩的声音在晨光中流淌。

他突然想起王勃最后的眼神,那里面没有怀才不遇的愤懑,只有对文字力量的笃定——原来真正的天才,从不是被时代选中的幸运儿,而是主动用灵魂为文明锚定航向的守夜人。

终端的屏幕暗下去之前,青林看见自己的虹膜里,也开始有细小的星子在缓慢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