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量子涟漪

青林的登山靴踩碎江面凝结的薄冰时,便携终端的时空坐标终于锁定在元丰五年的冬夜。

他拽了拽领口抵御江风,护目镜内侧的全息投影正显示着异常能量图谱——黄州赤壁的江面上方,有片椭圆形的辐射区正在缓慢搏动,频率与人类脑电波的α波段惊人地吻合。

三天前,他在调试“历史信息残留捕捉仪”时被卷入时空乱流。

此刻仪器正别在腰间,金属外壳上还留着乱流灼烧的焦痕,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表明,这片水域的时空稳定性正在以每小时12%的速率衰减。

“客官要过江?”船夫的吆喝从芦苇荡里飘来。青林抬头,看见艘乌篷船正泊在岸边,船头立着个穿着粗布长衫的中年人,手里把玩着块温润的玉佩。那人转过身时,青林的呼吸骤然停滞——他的瞳孔在夜视模式下呈现出奇异的双色性,虹膜边缘泛着淡蓝色的光晕,像有两弯新月沉在眼底。

“在下苏子瞻。”中年人拱手笑道,掌心的玉佩在月光下流转着荧光。青林的捕捉仪突然发出蜂鸣,屏幕上跳出警告:“检测到高强度意识场,思维活动能量级突破阈值。”

船桨划开江面的瞬间,青林注意到船尾堆着的酒壶。陶土壶身上有细密的裂纹,却不见酒液渗出,凑近了才发现,裂纹里凝结着层透明的薄膜,在月光下泛着虹彩——那是某种分子级别的密封层,现代科技也只能在实验室里勉强合成。

“今晚的月色,倒像那年在密州所见。”苏轼举杯邀月时,青林的捕捉仪自动开始三维建模。他看见月光穿过酒杯的轨迹,在舱板上投下的光斑竟呈现出量子叠加态的特征,既在又不在,既亮又暗,直到苏轼的指尖触碰到杯沿,光斑才坍缩成稳定的圆形。

“先生可知,月光是粒子还是波?”青林忍不住开口。话一出口就后悔了——这个问题要到八百多年后才会被提出。

苏轼却不惊讶,只是仰头饮尽杯中酒。“既是粒子,也是波。”他指着江面,“你看那月影,碎在浪尖时是粒粒金光,聚在波心时又是片银辉。”捕捉仪突然剧烈震动,屏幕上的能量图谱出现个尖锐的峰值,与量子计算机模拟的“波粒二象性”模型完美重合。

船行至赤壁之下时,江风突然转急。青林扶着船舷,看见崖壁上的岩石在月光下显露出金属般的冷光。捕捉仪的光谱分析显示,这些岩石里含有钛合金成分,排列方式带着明显的人工雕琢痕迹。“这里不是周郎破曹处。”苏轼的声音带着笑意,指尖在崖壁上轻轻划过,石面上竟浮现出淡淡的荧光纹路,组成幅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