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黄金时代的异乡人

青林在一阵剧烈的眩晕中睁开眼时,鼻腔里灌满了干草与马粪混合的酸腐气味。他挣扎着坐起身,发现自己正躺在一条泥泞小巷的角落,身上那件印着量子物理公式的T恤被划开了三道口子,沾满了褐色的污泥。

头顶传来木窗吱呀转动的声响。一个裹着粗麻布头巾的妇人探出头,用他勉强能听懂的、带着古怪腔调的英语呵斥:“滚开!别在这儿碍眼,臭要饭的!”

青林张了张嘴,喉咙干得像被砂纸磨过。他记得自己正在国家实验室调试那台号称能扭曲时间维度的“星尘仪”,蓝光闪过的瞬间,控制台的警报声震得耳膜生疼。现在看来,那台该死的机器成功了——以一种完全失控的方式。

他扶着斑驳的石墙站起来,环顾四周。低矮的木结构房屋挤挤挨挨,黑黢黢的屋檐下挂着褪色的布幡,上面画着镰刀、面包和交错的长剑。穿束腰外衣的男人们扛着麻袋在石板路上穿行,马车碾过泥坑的声响惊得几只灰鸽子扑棱棱飞起,翅膀掠过挂在二楼的腌鱼干。

街角的酒馆飘出麦芽酒的甜香,混杂着劣质烟草的辛辣。青林踉跄着走过去,玻璃窗后,穿紧身裤的男人们正举着锡杯高声谈笑,他们的领口浆得笔挺,像盛开的白色花朵。一个戴羽毛帽的男人突然拍着桌子大笑,声音洪亮得像打雷:“莎士比亚那家伙!居然让理查三世说‘一匹马!一匹马!用我的王国换一匹马!’”

青林的心脏猛地一缩。他抓住酒馆外一个正啃苹果的男孩,用尽可能标准的英语问:“现在是哪一年?”

男孩警惕地后退一步,吐出果核:“1603年,蠢货。詹姆士国王刚从苏格兰来伦敦呢。”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刚去世三个月,詹姆士一世刚刚继位。英国的黄金时代,一个在历史书上被镀金的年代,此刻正以粗粝而鲜活的质感包裹住他。

他最终在一家印刷厂找到了落脚的地方。老板是个秃顶的中年人,看青林能识文断字(虽然他写的字母总让老板皱眉),便让他做了学徒,负责给书页边缘刷金粉,偶尔也帮忙抄写。阁楼的角落里堆着成捆的莎翁剧本,《哈姆雷特》的校样就压在《第十二夜》的手稿上,墨迹还带着松木墨水的清香。

“新来的,”老板用沾满油墨的手指点着青林,“别总盯着那些戏本子发呆。国王陛下现在喜欢看假面剧,马洛的悲剧早就不流行了。”

青林低下头继续刷金粉。指尖的金粉簌簌落在书页上,像撒落的星尘。他想起自己行囊里唯一带过来的东西——那台太阳能充电宝,此刻正安静地躺在贴身的布袋里,屏幕早就暗了。在这个没有电的时代,他那点量子物理知识还不如一个补鞋匠有用。

直到那天,他在印刷厂后院捡到一张被揉皱的纸。上面是未完成的诗句,字迹潦草,墨迹被雨水晕开了大半:“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青林的呼吸顿住了。他认出了这笔迹——和那些校样上的批注如出一辙。

他把诗稿抚平,用印刷厂的墨水续写下去。他写“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写“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但写到“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时,笔尖突然顿住。

这个时代的人们相信死后的世界有天堂与地狱,可青林知道,宇宙中只有冰冷的星尘和无尽的虚空。他蘸了蘸墨水,写下:“或许有星际的风,吹过光年的距离,将我们的叹息,散入黑洞的漩涡。”

三天后,莎士比亚本人来到了印刷厂。这位传说中的剧作家比画像上憔悴,眼窝深陷,手指因常年握笔而关节粗大。他看到青林续写的诗句时,突然按住了他的肩膀,力道大得惊人:“这几句……是谁写的?”

“我。”青林的心跳得像擂鼓。

莎士比亚死死盯着他,眼神锐利如鹰:“你说‘星际的风’?说‘黑洞的漩涡’?”

青林咬了咬牙,决定赌一把:“我来自很远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仰望星空时,看到的不是神的居所,是星辰运行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