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的脸色瞬间变得冰冷,他紧盯着屏幕上飞速滚动的异常数据流,一字一顿地说:“有人在试图删除‘合规推进会’服务器上所有历史项目的驳回记录。”
对方的手法极其专业,显然是系统内部的高手。
但他们不知道,陈默早就料到了这一天。
他没有丝毫慌乱,双手在键盘上化作一片残影,启动了他预设的“时间胶囊”协议。
一瞬间,经过多重加密的所有服务器备份数据,被分割成三百份,通过加密通道,同时上传至全国三百所重点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公开存档系统。
每一所高校,都只获得了一小段独立的解密密钥。
理论上,除非有人能同时攻破这三百所大学的服务器,否则数据将永不可毁。
完成操作后,陈默在他们的信号站主页上发布了一条简短的公告:“你们可以删除服务器里的数据,但你们删不掉三百个图书馆的书架。”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阿杰走了进来。
他曾是陈默的前同事,也是那个曾当面嘲笑他“代码救不了任何人”的人。
此刻,他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和愧疚,将一个装着笔记本电脑的包放在桌上。
“我老家有个残疾的侄子,”阿杰的声音有些干涩,“今天他妈妈在家庭群里第一次问我,‘网上那个叫‘微光’的APP,真的能帮上忙吗?’”他抬起头,看着陈默:“技术组还缺人吗?算我一个。”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办公室,林枫接到了陈局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不再有昨晚的紧绷,多了一丝疲惫和探寻。
“林先生,我想去看看你们在云南那个被驳回的教室项目。”
林枫沉默了几秒,没有立刻答应。
他反问道:“陈局,您是想以官方身份去‘视察’,还是想作为一个关心孩子的人去‘学习’?”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久到林枫以为他会挂断。
最后,陈局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卸下防备的坦诚:“我想知道,为什么你们能做成,而我们,不能。”
“好,”林枫说,“那您得先答应我一件事——来的时候,别穿制服,别带随从。就当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家长。”
挂断电话,他转向一夜未眠的张野、赵子轩和陈默,目光深邃而坚定。
“裂缝已经开了,但从裂缝里灌进来的风太大,随时可能把我们吹垮。在光照进来之前,得有人先探进去试试深浅。”
他的视线最终落在墙上的日历上。
一个红色的圈醒目地框住了三天后的那个日期,旁边用黑笔写着三个字——云南,第二次“验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