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权谋暗涌篇】怀清入狱

提审室中央摆着一张案几,李斯正坐在案后把玩着一个青铜爵。看到巴清进来,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巴寡妇,没想到你还有这般定力。在诏狱待了一夜,精神倒是不错。”

巴清没有回答,目光落在案几上的一卷竹简上。那是她巴府的丹砂账册,此刻却成了 “资助六国余孽” 的证据。她忽然注意到账册边缘也泛着银光,与那些伪造的名册如出一辙,心中顿时明白了 —— 所有证据都被人动了手脚,用她的水银工艺来伪造铁证,这手法不可谓不高明。

【四:狱火残灯】

李斯坐在临时设在狱道中的案前,面前摆着一壶酒和两个青铜爵。火把的光芒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让他看起来比在廷尉府时更显阴鸷。通道两侧的牢房里,囚犯们安静得出奇,只有铁链偶尔碰撞的声响回荡,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巴寡妇,喝了这杯酒,我们谈谈。” 李斯将其中一个酒爵推过来,酒液在爵中摇晃,泛着诡异的光泽。巴清注意到他的手指在颤抖,似乎有些紧张。

巴清没有去碰那杯酒。她的目光越过李斯,落在他身后的石壁上。那里的血汞痕迹比她牢房里的更明显,银白色的纹路在火把的映照下如同流动的水银河,组成一个巨大的星图,紫微星的位置正好对着提审室的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大人深夜提审,不会只为了喝酒吧?” 她的声音在狭窄的狱道中显得格外清晰,带着石壁传来的回音,“若要问罪,大可不必如此周折;若要逼供,恐怕要让大人失望了。”

李斯的笑容僵在脸上,随即化为冷笑:“你可知罪?那些矿兵名册、楚国情书,铁证如山。陛下已经下令,三日后午时问斩,你若识相,就乖乖招认同党,或许还能留你族人一命。”

“那些都是伪造的。” 巴清直视着他的眼睛,“就像你身后石壁上的东西,看似真实,实则是幻术。大人用我巴府的水银工艺伪造证据,手段确实高明,只可惜画蛇添足,露出了破绽。”

李斯猛地回头,却什么也没看见。当他转回来时,眼中已充满杀意:“死到临头还敢妖言惑众!” 他突然提高声音,“来人,给她灌下这杯‘醒酒汤’!”

两名狱卒立刻上前按住巴清,但她早有准备。就在狱卒靠近的瞬间,她猛地撞向身后的石壁。“轰隆” 一声闷响,石壁竟微微震动起来,从裂缝中渗出更多的血汞。那些银白色的液体在空中凝聚成甲骨文,组成 “亡秦者斯” 四个大字,悬浮在火把光芒中,清晰可见。

狱卒们吓得连连后退,李斯也惊得站起身,酒爵从手中滑落,摔在地上碎裂开来。酒液渗入地面,与血汞相遇后发出 “滋滋” 的声响,冒出淡蓝色的烟雾,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这是水银与酒液中的某种成分发生反应的结果,巴清在家中炼丹时曾见过类似的现象。

“这不可能……” 李斯喃喃自语,脸色惨白如纸,连连后退撞到案几,竹简散落一地。他看着那些悬浮在空中的甲骨文,眼神中充满恐惧,仿佛看到了最可怕的诅咒。

巴清看着那些在空中闪烁的甲骨文,忽然明白了白发老者的话。她大笑起来,笑声在狱道中回荡,惊得所有牢房的囚犯都躁动起来:“你以为能困住我?这诏狱建在殷商祭坛之上,每一块石头都记得血祭的咒语!你用活人殉葬来稳固地基,以为能瞒天过海,却不知早已惊动了地下的神灵!”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沉闷的低鸣,仿佛地底有巨兽苏醒。石壁上的血汞突然暴涨,组成一幅完整的星图,其中最亮的那颗星正对着巴清的位置,与夜空中的客星遥相呼应。通道北侧的石壁开始震动,石板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露出后面幽深的黑暗。

“北墙…… 甲缝……” 牢房里的白发老者再次嘶吼起来,声音嘶哑却充满力量。其他囚犯也跟着呐喊,整个诏狱响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仿佛要将这黑暗的牢笼掀翻。

李斯瘫坐在地上,指着巴清说不出话。狱道开始剧烈摇晃,火把纷纷坠落,在地上燃起一片片火团。巴清趁着混乱挣脱狱卒,冲向通道北侧的石壁。她按照老者的提示,在石板接缝处摸索,果然找到一处凹陷,形状与她牢房里的鼎形刻纹完全吻合。

她将手掌按在凹陷处,玄铁镣铐突然发出一声脆响,竟自行断裂开来。巴清感到一股暖流从手心涌入,顺着手臂传遍全身。石壁上的血汞纷纷涌向她的手掌,在石板上组成一道门的形状,发出耀眼的银光。

“九鼎醒,巫脉开……” 巴清低声念着这句预言,看着眼前的石门缓缓打开,露出后面幽深的通道。通道尽头隐约可见青铜鼎的轮廓,散发着古老而神圣的气息。她知道,这是先祖留下的生路,也是她改变命运的契机。

“抓住她!别让她跑了!” 李斯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气急败坏的嘶吼。狱卒们手持兵器追了上来,火把的光芒照亮了通道里的血腥与狼狈。

巴清回头望了一眼陷入火海的狱道,那些牢房里的囚犯正用力摇晃着铁栅,为她争取时间。白发老者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朝她用力挥手。她深深吸了一口气,毅然走进了黑暗之中。

身后,廷尉诏狱的方向传来九鼎齐鸣的巨响,震得整个咸阳都在颤抖。巴清沿着通道奔跑,感觉到脚下的地面在震动,仿佛有什么巨大的东西正在苏醒。通道两侧的石壁上刻满了甲骨文,在血汞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像是在为她指引方向。

不知跑了多久,前方出现了微弱的光芒。巴清加快脚步,终于走出通道,发现自己竟站在骊山脚下的一处密林里。远处的咸阳城灯火通明,廷尉府的方向火光冲天,隐约还能听到鼎鸣之声。

夜空中,紫微星旁的客星越来越亮,仿佛在为她引路。巴清抬头望着星空,又低头看了看手心残留的银色纹路,心中明白自己的命运已经与这大秦的兴衰紧紧连在了一起。她整理了一下凌乱的衣衫,辨明方向,毅然向东方走去,那里有等待她的族人,有未完成的使命,更有即将揭开的惊天秘密。

而在廷尉诏狱的废墟之下,九尊青铜鼎缓缓升起,鼎身上的铭文在血汞的滋养下重新焕发生机,记录着大秦即将到来的命运转折。血汞顺着鼎身流淌,渗入关中平原的土地,仿佛在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也埋下新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