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蜂鸣时空

但他没有心思庆祝。因为当罗隐念出第二句诗时,他看到诗人的眼角闪过了一丝泪光。那不是悲伤,也不是愤怒,而是一种混杂着同情、自嘲与顿悟的复杂情绪。青林忽然想起史料里记载的罗隐生平:他出身寒微,寒窗苦读二十余年,却始终无法金榜题名;他心怀天下,写下无数针砭时弊的文章,却只能在乱世中颠沛流离。此刻,他看着蜜蜂“采得百花”却不知“为谁辛苦”,何尝不是在感叹自己“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

“原来如此。”青林喃喃自语,手指在全息屏幕上快速滑动,记录下罗隐此刻的生理数据——心率、呼吸频率、脑电波波动……每一个数据都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波澜。他忽然明白,自己之前对《蜂》的理解太过浅薄,课本里说这是一首“赞美蜜蜂勤劳”的诗,但此刻他才知道,这诗里藏着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文人对命运的叩问。

罗隐似乎还在沉思,他走到田埂边的一条小溪旁,俯身掬起一捧清水,洗了洗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给他的襕衫镀上了一层金边,却无法驱散他眉宇间的沉郁。他望着溪水中自己的倒影,又看了看远处依旧忙碌的蜜蜂,忽然笑了——那笑容很淡,却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轻松。

“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又念了一遍这句诗,声音里多了几分释然,“或许,本就不必问为谁。采蜜时的风光,便已是回报了。”

青林腕间的锚点渐渐平静下来,能量曲线重新恢复了平稳,但那些波动的痕迹却被永久地记录在了数据库里。他看着罗隐转身向茅舍的方向走去,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他跨越千年的时空,原本是为了采集冰冷的数据,却在这一刻,被一个唐代诗人的智慧深深打动。

罗隐或许不知道,他此刻随口吟出的两句诗,会在千百年后被无数人传颂;他或许也不知道,自己对蜜蜂的感悟,会成为一种跨越时空的智慧,照亮无数迷茫的心灵。但青林知道,他见证了一个伟大作品的诞生,也见证了一个文人在失意中与自己的和解。

青林没有立刻启动跃迁程序,他想再多待一会儿,再多听听这片油菜花田的蜂鸣声。他走到罗隐刚才蹲过的地方,学着他的样子蹲下,看着一只蜜蜂在花蕊间忙碌。阳光温暖,花香浓郁,蜂鸣声在耳边回荡,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对“时空旅行”的理解太过功利——他以为自己是来“观察”历史的,却没想到,自己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小主,

就在这时,腕间的锚点突然发出了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全息屏幕上弹出了“时空稳定性下降”的提示。青林知道,他不能再停留了,长时间的时空锚定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油菜花田,看了一眼远处罗隐逐渐模糊的背影,深吸了一口气,按下了跃迁按钮。

熟悉的灼痛感再次袭来,视网膜上的数据流重新跳动,鼻腔里的花香被冰冷的金属味取代。当青林再次睁开眼睛时,他已经回到了2247年的实验室里,周围是闪烁着蓝光的仪器,耳边是电脑主机的嗡嗡声。

他摘下腕间的时空锚点,将数据导入实验室的主电脑。屏幕上,罗隐吟诵《蜂》时的能量波动曲线清晰地呈现出来,旁边还附着诗人当时的影像记录——那是锚点的微型摄像头拍摄下来的。青林点击播放按钮,罗隐的声音再次在实验室里响起:“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主任,数据采集成功了!”实验室的助手兴奋地跑过来,看着屏幕上的曲线,“能量波动峰值达到了预期的120%,这足以证明您的假说了!”

青林点了点头,却没有助手那么兴奋。他看着屏幕上罗隐的影像,看着诗人眼角的泪光,看着他最后的释然笑容,忽然觉得,那些冰冷的数据背后,藏着的是一个鲜活的灵魂,是一种跨越千年的智慧。他之前一直追求的是“科学真理”,却在这一刻明白,真正的真理,不仅存在于公式和数据里,更存在于那些关于“辛苦”与“甜蜜”的思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