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墨染时空

杜甫轻轻摇头,拿起毛笔,却没有立刻下笔,而是望向窗外。此时夜色已深,一轮残月挂在灰蒙蒙的天空中,月光透过破损的窗棂,洒在屋内的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今夜月色虽淡,却也能照亮远方。只是不知,这月光能否照到我弟弟们所在的地方?”他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思念。

青林顺着杜甫的目光望向窗外,只见残月如钩,旷野上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更显凄凉。他突然想起《月夜忆舍弟》中的下两句诗,心中一动,轻声说道:“先生,既然月色能照遍天下,或许您的弟弟们此刻也在望着这轮明月,思念着您呢?”

杜甫猛地转过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你说得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今夜开始,露水就变得洁白了,而这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啊!”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毛笔,在宣纸上飞快地写下这两句诗。笔尖划过宣纸的声音,在寂静的屋内格外清晰,仿佛是他心声的倾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写完这两句,杜甫放下毛笔,站起身,在屋内缓缓踱步。他的眉头依旧紧锁,眼神却比之前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有对故乡的思念,有对弟弟们的牵挂,还有对战乱的痛恨。“我有四个弟弟, eldest brother 早年去世,其余三个弟弟分别在江南、河南一带。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我们就失去了联系,如今不知他们是否还活着,是否能吃饱穿暖。”

青林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知道,杜甫的这份思念,不仅仅是对家人的牵挂,更是对天下所有因战乱而离散的百姓的同情。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像杜甫这样骨肉分离的家庭,数不胜数。

“去年潼关失守,长安沦陷,我带着家人四处逃亡,一路上见过太多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失去了家园,只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啃食树皮草根为生。”杜甫的声音越来越低沉,眼中泛起了泪光,“我曾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即便如此,又能改变什么呢?战乱依旧,百姓依旧受苦。”

青林看着杜甫悲伤的模样,心中满是敬佩。在如此困顿的处境下,杜甫没有只顾自己的安危,而是始终心系百姓,用诗歌记录下战乱带来的苦难,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正是他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先生不必过于自责,您的诗歌,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能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记住百姓的苦难,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青林轻声说道。他知道,杜甫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成为了后世研究安史之乱的珍贵史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杜甫闻言,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但愿如此吧。我这一生,别无他求,只希望能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世间的悲欢离合,让后人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曾有过这样一段艰难的岁月,曾有过无数百姓在苦难中挣扎。”

说完,杜甫重新坐回桌前,拿起毛笔,继续在宣纸上书写。他的笔尖似乎变得更加沉重,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的情感。青林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只见宣纸上陆续出现了“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的诗句。

“我这几个弟弟,如今都分散在各地,没有固定的家,我甚至不知道他们是生是死,想要寄一封信,都不知道寄往何处。”杜甫轻声解释道,声音中满是无奈。

青林看着这两句诗,心中一阵刺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这短短十个字,道尽了战乱中骨肉分离的痛苦,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其中的悲凉。

此时,窗外的月光变得更淡了,远处隐约传来了几声更鼓,已是深夜。杜甫放下毛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目光再次落在宣纸上的诗句上:“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他轻声念着,一遍又一遍,仿佛在品味其中的滋味。

“还差最后两句,这首诗就能完成了。”杜甫喃喃自语,眼中却再次露出了迷茫的神色,“只是,这最后两句,该如何写才能表达出我心中的情感呢?”

青林看着杜甫沉思的模样,没有打扰。他知道,《月夜忆舍弟》的最后两句是“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杜甫无法与弟弟们通信的无奈,更表达了他对战争早日结束的期盼。

过了许久,杜甫突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他拿起毛笔,蘸了蘸墨,在宣纸上缓缓写下:“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写完最后一个字,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眼中却已满是泪水。

“寄一封信都常常无法送到,更何况现在战争还没有停止,我又怎能奢望与弟弟们团聚呢?”杜甫轻声念着最后两句诗,声音哽咽,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了一团墨渍。

青林看着杜甫落泪的模样,心中也泛起了一阵酸楚。他知道,这首《月夜忆舍弟》,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它记录下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也记录下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

“先生,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它一定能流传千古,让后人永远记住您对弟弟们的思念,记住这个动荡的年代。”青林由衷地赞叹道。

杜甫擦了擦脸上的泪水,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能否流传千古,我并不在意。我只希望,有一天战争能结束,天下能太平,我能与弟弟们团聚,百姓们能过上安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