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汴京火扳机

皇佑元年的冬天,冯继升在一次试验中被炸伤。弥留之际,他将一块完整的陨铁交给青林:"这石头来自天上,或许也该回天上。它教我们造火器,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让后人知道,力气能聚起来用。"陨铁接触到终端的瞬间,探测器的屏幕突然亮起,显示出这颗陨石的来源——距离地球4.3光年的比邻星,一颗正在爆发的红矮星。

时空乱流再次将青林吞噬时,他最后看了眼火药局的方向。

暮色中,那间密室的窗口正透出蓝白色的光,像一颗埋在汴京地下的星星。冯继升的身影在光中渐渐透明,手中的铁管与陨铁融为一体,化作道贯穿古今的能量束。

再次睁眼时,青林躺在22世纪的军事博物馆里。展柜里陈列着北宋"突火枪"的复制品,旁边的电子屏上,现代电磁步枪的工作原理正在演示。

讲解员指着屏幕上的磁场模型说:"这种利用磁场约束能量的技术,其核心思路与北宋火器匠人冯继升的设计惊人地相似,就像跨越千年的智慧共鸣。"

他走到落地窗前,窗外的试验场上,电磁炮正在发射。青林握紧掌心的陨铁碎片,碎片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探测器的屏幕上,1044年的突火枪与22世纪的电磁步枪正在进行弹道对比,两条几乎重合的曲线,像一条跨越时空的弹道,连接着人类对能量运用的最初探索与终极想象。

终端的屏幕暗下去前,青林看见自己的研究报告上,自动浮现出一行字,笔迹酷似冯继升:"火可焚城,亦能暖屋;器可杀人,亦能开山。关键不在器之利钝,而在握器之人的心思。"

他知道,从那个硫磺味弥漫的汴京工坊开始,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了。

无论是1044年冒着青烟的铁管,还是22世纪的电磁武器,火器的本质从来不是暴力的工具,而是人类对能量规律的理解与掌控。

就像冯继升说的,力气能聚起来用,而那份将分散的能量凝聚成文明推动力的智慧,才是真正值得传承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