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的登山靴碾过火药局后院的焦土时,便携终端的能量探测器正发出刺耳的尖啸。
公元1044年的汴京,暮春的柳絮混着硫磺味飘进鼻腔,而终端的全息投影显示,地面裂缝里渗出的暗红色晶体,正以每秒3次的频率规律闪烁——这不是宋代已知的硝石结晶,光谱分析显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微量的反物质粒子,与23世纪发现的陨石成分完全吻合。
72小时前,青林在调试"古代兵器能量场探测器"时被卷入时空乱流。
此刻这台巴掌大的仪器藏在交领襕衫内侧,显示屏上跳动的三维模型揭示着惊人事实:整个火药局的地基里,埋着一张由陨铁熔铸的网格,网格节点的温度始终稳定在371℃,恰好是黑火药的最佳燃点。
"谁在那里?"
呵斥声裹着浓烟从工坊里传来。
青林转身,看见个穿粗布短打的工匠举着铁钳走来,钳口的灼痕里嵌着银白色的粉末。
当工匠经过探测器的扫描范围时,终端突然弹出警告:"检测到异常辐射源,位置:其腰间皮囊内,辐射类型与超新星爆发残留一致。"
被拖拽着穿过层层工坊时,青林注意到每个熔炉旁都立着块黑色石碑。碑面刻着的不是祈福符咒,而是由点线组成的奇怪符号,符号交汇处镶嵌的黑曜石在火光下泛着幽蓝——后来他才认出,这是精确到克的火药配方计量表,比欧洲最早的火药配方早了整整两百年。
工坊最深处的密室里,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正用青铜管对着陶罐吹气。罐口喷出的火星在空气中凝成螺旋状,落进地上的铁管时,竟发出类似电弧的噼啪声。"这是'突火枪'的新样,"老者头也不回,声音带着金属共振,"能把铅弹射出三十步,穿透三层铁甲。"
青林的探测器突然剧烈震动。他看见那根铁管的内壁刻着螺旋纹路,纹路凹槽里填充的暗红色晶体,正是他在地面发现的反物质陨石粉末。当老者将一勺黑色粉末倒入铁管,粉末与晶体接触的瞬间,终端显示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了聚变反应——两个氮原子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聚合成氧,释放的能量被螺旋纹引导成定向冲击波。
这就是全球第一把枪。老者自称"冯继升",是火药局的监造官。当青林的目光扫过墙角堆叠的铁管时,终端弹出一组数据:枪管长度与口径的比值精确到1:20,管壁厚度遵循等强度设计,而扳机装置的铜制弹簧,其弹性系数达到现代65锰钢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