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尼亚加拉的闪电织者

在整理特斯拉的未公开专利时,青林发现了一份编号为“335,786”的申请文件,标题是“一种利用宇宙射线的动力装置”。图纸上的装置看起来像一个由多个金属环组成的陀螺仪,但其工作原理却与2077年的反物质引擎惊人地相似——通过捕获太空中的高能粒子,转化为清洁能源。

“爱因斯坦说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特斯拉在壁炉前烤着冻僵的手指,“但他没说质量其实是凝固的能量,就像冰是凝固的水。我的装置能把冰变回水,把质量变回能量。”他指着窗外的夜空,“那些星星不是在燃烧,是在释放被囚禁的能量,我们只需要找到钥匙。”

谐振器突然接收到一段来自未来的加密信息,解密后显示的是特斯拉的葬礼——1943年1月,只有少数人参加了这位伟大发明家的葬礼,而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被美国政府列为机密。但信息的最后一段让青林振奋:“2077年,特斯拉的反重力理论将被证实,人类将首次实现星际航行,飞船被命名为‘特斯拉一号’。”

“别为我难过,”特斯拉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我的身体会消失,但思想会像交流电一样永远流动。当你们驾驶飞船穿越小行星带时,会听到我的线圈在唱歌;当你们用无线输电技术点亮火星基地时,会看到我的电弧在跳舞。”他拿起青林的谐振器,在上面留下一个指纹,“这个印记会帮你们找到最后的公式,那是打开宇宙能源库的最后一把钥匙。”

小主,

跨越时空的谐振

2077年的特斯拉博物馆里,青林站在复原的沃登克里弗塔模型前,手里攥着那个铂金线圈。他的谐振器屏幕上,1915年的特斯拉正透过时空向他微笑。当他将线圈贴近模型时,整个博物馆突然暗了下来,只有塔顶的穹顶发出蓝紫色的光——与1884年纽约阁楼里的光一模一样。

全息影像里,特斯拉的一生在他眼前展开:从塞尔维亚的童年到纽约的晚年,从交流发电机的发明到沃登克里弗塔的兴衰,从被世人误解到被未来铭记。每个重要时刻都伴随着相同的频率——18.6赫兹,地球的谐振频率,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找到最后那个公式了吗?”特斯拉的声音从谐振器里传来,带着静电的杂音。

青林点点头,调出屏幕上的最终方程——这个结合了特斯拉的旋转磁场理论和量子引力的公式,能让人类自由操控时空。而公式的最后一项,正是特斯拉当年用铅笔写在纽约阁楼墙上的数字:18.6。

“宇宙是个巨大的共振器,”特斯拉的影像逐渐变得清晰,“每个星球都在唱自己的歌,每个原子都在跳自己的舞。我的发明不是为了征服自然,是为了和它共舞。”他伸出手,穿过时空的屏障,与青林的手重叠在一起,“现在,轮到你们了。”

当谐振器的频率与地球的谐振频率同步时,博物馆的窗户突然映出星空。青林清楚地看到“特斯拉一号”飞船正穿越小行星带,船身上的特斯拉线圈发出蓝紫色的电弧,与1901年沃登克里弗塔顶的电弧一模一样。而飞船的导航系统里,闪烁着那个熟悉的铂金线圈图案。

离开博物馆时,青林的谐振器自动保存了最后一段数据:特斯拉的发明创造构成了现代科技的基石,从交流电到无线电,从雷达到遥感技术,甚至量子通信的原理都能在他的笔记中找到源头。他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古典物理学与现代科技,连接着人类与宇宙。

夜空中,猎户座的星光格外明亮。青林知道,那其实是特斯拉的线圈在宇宙中发出的信号,跨越百年,穿越时空,诉说着一个关于探索与发现的永恒故事。而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