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看着地图上蜿蜒的铁路线,忽然想起21世纪的跨国输油管道网络。
他从背包里取出全息投影仪,按下按钮,一幅三维立体的管道分布图在空气中展开——主干管如动脉般贯穿美国中西部,支线像毛细血管般延伸至每个炼油厂和港口。
“用管道运输。”青林指着投影,“成本只有铁路的三分之一,而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输送。”
洛克菲勒盯着悬浮的影像,手指在空中虚点着管道的交汇点。“转弯处的压力会导致泄漏,”他突然说,“还有冻土带的热胀冷缩,你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让青林惊讶。1870年的工程师还在使用铁制管道,根本意识不到材料应力的问题。
他调出钛合金的分子结构模型:“用这种金属,强度是钢铁的五倍,膨胀系数几乎为零。”
接下来的三个月,青林成了洛克菲勒的秘密顾问。
他没直接拿出未来科技,而是将管道焊接技术拆解成一步步可实现的工艺:先用液压机锻造无缝钢管,再用铅锡合金密封接口,最后在关键节点安装压力表——这些技术在19世纪虽超前,却未超出工业基础的承载范围。
麻烦在管道即将贯通时找上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老板托马斯带着武装人员封锁了施工路段,他们在报纸上刊登文章,称标准石油的管道会污染地下水,还雇佣暴徒破坏已经铺设的管道。
“他们怕了。”洛克菲勒站在被炸毁的管段前,看着流淌的原油沉默良久,“当一种新技术威胁到既得利益时,战争就开始了。”他突然转身,眼神冷得像冰,“明天一早,让工人们改用夜间施工,我去纽约见范德比尔特家族。”
青林在那天夜里见识了这个男人的手腕。洛克菲勒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用标准石油的股权置换了纽约中央铁路的部分股份,同时暗中收购了托马斯公司的小额债券——当对方还在为封锁沾沾自喜时,已经失去了对铁路网络的绝对控制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商业不是角斗场,是棋盘。”洛克菲勒在庆功宴上喝了杯威士忌,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你要做的不是打败对手,而是让他们成为你棋盘上的棋子。”
账本里的宇宙
标准石油的第一个会计年度结束时,洛克菲勒邀请青林去他的私人书房。这间藏在老宅阁楼里的房间,没有任何奢侈品,只有从地板堆到天花板的账本,每一本都用红绳捆着,封面上标注着日期和经手人。
“你看这个。”洛克菲勒抽出1865年的账本,翻到某一页,上面用铅笔写着密密麻麻的数字,“这是我第一次独立炼油时的成本记录,每加仑原油的提炼时间从4小时压缩到1小时47分,煤耗降低23%。”
青林注意到页边空白处有行小字:“浪费即盗窃”。他忽然想起自己实验室里的能量循环系统——通过回收反应釜的余热,将能源利用率提升至98%,理念竟与百年前的这个男人不谋而合。
“我小时候在克利夫兰的杂货店当伙计,”洛克菲勒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温和,“老板让我记录每颗糖果的进出库,我发现有个店员总偷偷多拿一块,三年下来竟累计偷走了5美元75美分。”他合上账本,“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大财富藏在小细节里。”
青林的粒子锚定器在这时发出蜂鸣,屏幕上显示能量储备已足够进行一次短途跃迁。但他没有立刻启动,反而问了个一直想问的问题:“你积累这么多财富,到底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