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对竹哲思

“看,四年扎根,一朝爆发。”王阳明站在雨中,任凭雨水打湿道袍,“这便是‘厚积薄发’的道理。”

青林的时空仪在此时突然发出一阵嗡鸣。屏幕上的能量储备跳至78%,回归程序的进度条开始缓慢爬升——显然,竹林的生物能量场意外修复了仪器的核心线路。

“要走了?”王阳明看着他手中闪烁的仪器,平静地问。

“是。”青林的喉咙有些发堵,“器物已修复,不得不归。”

王阳明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递给青林:“这是我近日对竹子生长的感悟,或许对你的‘远方’有些用处。”

青林接过竹简,只见上面写着:“夫竹者,四年潜根,一朝凌云。非不欲速,实乃固本。君子治学,亦当如是——厚其基,坚其志,虽久不废,终有所成。”

暴雨渐歇,阳光重新穿透云层。竹林间弥漫着清新的水汽,新竹的叶片上滚动着水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青林知道,是时候告别了。

“先生的教诲,青林永世不忘。”他对着王阳明深深一揖。

王阳明笑着摆摆手:“去吧。记住,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扎根的耐心与生长的勇气,都是不可或缺的。”

强烈的白光包裹身体前,青林最后看到的,是王阳明站在竹林中,衣袂飘飘,仿佛与这片见证了他悟道的竹林融为一体。

再次睁开眼,实验室的时钟指向下午三点十七分。同事们围上来,递过一份报告:“青林,你昏迷的六十一个小时里,时空穿越的能量算法自动优化完成了!突破点居然和竹子的纤维结构有关!”

青林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那些模拟根系生长的曲线,与王阳明竹林里的扫描图几乎一致。他从口袋里取出那卷竹简,现代科技与古代智慧在此刻奇妙地共鸣。

后来,青林在自己的实验室种了一片竹林。每当遇到科研瓶颈,他就会坐在竹林里,看着那些沉默生长的竹子,想起王阳明的话。他不再追求速成,而是学会在停滞中积蓄力量,在沉淀中寻找突破。

有一次,新来的实习生抱怨实验进展太慢,青林指着一株刚破土的竹笋说:“你看它四年只长三寸,却在地下扎根数百平米。我们的研究,也需要这样的耐心。”

实习生似懂非懂地点头,青林却知道,自己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在那个龙场的清晨——当他看到地表三寸的竹笋,如何用四年的沉寂,换来了后来的凌云之志。

夕阳透过实验室的玻璃窗,照在青林手中的竹简上。“厚其基,坚其志”六个字,在阳光下仿佛活了过来,与窗外的竹林交相辉映,诉说着一个穿越时空的真理:所有的爆发,都源于不为人知的扎根;所有的闪耀,都来自未曾放弃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