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暗流与界限

部长发了话,赵师傅和王师傅都不再争执,但脸上的表情都写着不服气。

“小吴,”赵师傅转头对吴普同说,语气缓和了些,但依旧带着火气,“你去,跟张卫平一起去取样,盯着点!看看他们到底怎么取的!”

这显然是一个不太信任的安排。吴普同有些尴尬地看向张卫平,张卫平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点了点头,说了声:“好。”

两人默默走向一科的混合区。路上,气氛有些沉闷。吴普同想找点话说,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感觉自己和张卫平之间,除了同学和同事那两层关系,此刻又多了一重代表着各自科室利益的、对立阵营的色彩。

在一科巨大的混合机旁,张卫平熟练地按照标准操作规程,从混合机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取了几个样品,动作一丝不苟。吴普同在一旁看着,不得不承认,张卫平的操作无可挑剔。

“看到了?”张卫平将样品封好,语气平淡地对吴普同说,“取样是标准的。如果检测出来均匀度没问题,那问题大概率就不在我们这边。”

吴普同张了张嘴,最终只是“嗯”了一声。

样品被紧急送去化验室。在等待结果的间隙,二科这边按照李部长的指示,尝试调整了制粒参数。稍微加大蒸汽量,调小压辊间隙后,重新开机试生产。出来的颗粒,硬度似乎有所改善,但依旧算不上理想,含粉率仍然偏高。

一个多小时后,化验室的结果出来了:粉料混合均匀度符合标准。

这个结果传到二科,赵师傅的脸色更加难看,他闷着头,不再说话,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王师傅那边则似乎松了口气。

最终,在李部长的协调下,这批被视为“性质略有特殊”的粉料,被允许在二科调整后的特定工艺参数下继续生产完毕,但由此导致的短暂停产、参数调整带来的额外能耗以及最终产品勉强达到合格线(含粉率处于超标边缘),都记下了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损耗。

事故处理完了,生产线恢复了正常的轰鸣。但车间里的空气,仿佛还残留着一丝没有散尽的硝烟味。

下班后,吴普同感到格外疲惫,不光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在这座庞大的工厂里,部门之间并非铁板一块,那看似严密衔接的流程背后,隐藏着多少因职责划分、指标考核而滋生的龃龉和暗流。一次小小的生产异常,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系统内部复杂的协作关系和脆弱的信任基础。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忽然很想给马雪艳打个电话,听听她的声音,说说今天的烦闷。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拨出去。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他还会遇到更多类似的情况,需要在不同的立场、复杂的关系和冰冷的规章制度之间,慢慢学会寻找自己的位置和应对之道。这堂关于“科室暗流”的课,远比操作机器本身,更让他感到沉重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