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新的起点

“很好。”周建军老师点点头,走回讲台。“下面,给大家十五分钟时间。认识一下你前后左右的新同学。记住他们的名字,来自哪里。以后,我们就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集体了。”

话音落下,教室里紧绷的气氛终于彻底松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羞涩和好奇的嗡嗡交谈声。前后左右的同学纷纷转过身,互相报着名字,询问着来自哪个村子。王小军立刻活跃起来,嗓门洪亮地介绍着自己。吴普同也鼓起勇气,对转过头来的邻座和前排同学腼腆地笑了笑:

“我叫吴普同,西里村的。”

“哦,西里村啊,我知道,你们村张有福家是不是有拖拉机?”

“嗯,是。”

“我叫陈芳,陈家庄的。”

“我叫孙志强,就是镇上的。”

……

简单的信息在座位间传递,陌生的名字和面孔开始慢慢变得具体。吴普同听着周围不同的口音,看着不同的表情,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初一(二)班”这个集体的存在。它不再只是西里村那几十个熟悉的小伙伴了。这里是柳林镇中学,一个更大世界的缩影。

自由交谈的时间过得飞快。周老师再次强调了一些事项:明天开始军训,下周正式开始上课,课程表会贴在教室后面、值日生安排等。最后,他宣布:“今天没有正式课程。接下来时间,大家可以自由活动,熟悉一下校园环境,操场、水塘边都可以去看看。记住,下午三点整放学,注意安全。明天早晨七点四十分早读,请准时到校。我们正式开始初中的学习生活!”

无形的“解散”口令下达。教室里“轰”的一声,少年们带着对新环境的新奇和尚未完全平息的兴奋,涌出了教室。

王小军拉着吴普同,迫不及待地冲下楼梯,跑向那个开阔的大操场。“走,普同!看看新跑道去!”

操场上已经有不少学生在撒欢。崭新的跑道线在阳光下白得耀眼。两个篮球架孤零零地立着。王小军加入了奔跑的行列,崭新的蓝外套在阳光下划出一道亮色。

吴普同没有立刻跑。他站在操场边缘,目光越过奔跑嬉闹的同学,望向教学楼东侧那片小小的杨树林,以及树林后面那片在秋日阳光下泛着微澜的绿色池塘。微风吹过,带着水汽和青草的味道。他又回头看了看那座在蓝天下显得格外高大崭新的白色教学楼,以及二楼初一(二)班那明亮的窗户。

周老师沉稳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新的起跑线”、“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来之不易的机会”…… 这些词句,像一颗颗种子,落入他心田的土壤。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带着岁月沉淀感的老师。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不再是西里村小学那个懵懂的吴普同了。他站在这里,站在镇中这片崭新的土地上,站在一个更大世界的入口处。脚下踩着的,似乎不再是坚实的泥土,而是一道无形却真实存在的门槛。

门槛这边,是熟悉的西里村,是张二胖拐向邻村二中的背影,是父亲在砖窑厂劳作的疲惫,是那些泥土里的摸爬滚打。

门槛那边,是明亮的教室,是深奥的知识,是周老师深沉期许的目光,是王小军奔跑的身影,是这片泛着绿光的、未知的池塘,也是一个需要他“自觉”、“负责”的新世界。

他感到一丝轻微的晕眩,是对未来的茫然,也夹杂着一丝被这崭新世界所吸引的、微弱的兴奋,以及一种沉甸甸的、名为“责任”的萌芽。他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新翻泥土、青草、油漆和少年汗水的复杂气息。

“普同!发什么呆呢?过来跑两圈!”王小军在不远处朝他挥手大喊,声音在开阔的操场上显得格外嘹亮,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无所畏惧。

吴普同定了定神,抬脚,迈开步子,朝着那片崭新的跑道,朝着王小军的方向,也朝着那道看不见的门槛,用力地跑了过去。脚下的土地,似乎微微震颤了一下,仿佛在回应他踏入新起点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