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他终于开口了,声音不高,低沉而清晰,像一块温润的玉石敲击在安静的湖面上,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我是周建军。未来三年,将是你们的班主任,同时,也负责教授大家的数学课。”
周建军!吴普同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这名字和他的人一样,带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沉稳和力量感。和他小学时那位年轻活泼的林雪老师截然不同。周老师身上没有那种蓬勃的朝气,却有一种更深沉、更厚重的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一种安定,也隐隐感到一种压力。
“欢迎你们,来到柳林镇中学,来到初一(二)班。”周老师的声音依旧平稳,没有刻意的热情洋溢,却带着一种真诚的郑重。“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小学生。初中,是你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新阶段。”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似乎穿透了眼前的少年,投向更远的未来。
“这个阶段,你们会学到更深、更广的知识。数学的逻辑会更加严密,物理会带你们探索世界的规律,化学会让你们看到物质的奇妙变化,历史会告诉你们我们从哪里来,地理会带你们认识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和更广阔的世界。”他列举着这些陌生的学科名称,语气里没有煽动,只有一种平实的陈述,却让吴普同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分量。这些词,不再是小学课本上模糊的概念,而是即将真实接触的、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但初中,远不止是学习课本知识。”周老师的语气变得更加深沉,镜片后的目光也显得更加锐利。“这三年,你们的身体会快速成长,思想也会经历巨大的变化。你们会开始真正独立思考,会形成自己的判断,会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你们会在这里,逐渐褪去童年的懵懂,走向青年的担当。”
他再次停顿,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那目光仿佛能看进每个人的心里。吴普同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感觉心跳有些加速。
“小学升入初中,看似只是换了个学校,但对你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周老师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这是一条新的起跑线。站在这条线上,你们拥有着同样的起点和机会。未来三年,有人会在这里找到方向,奋力奔跑,开拓视野;也有人可能会因为懈怠、迷茫,而渐渐落后,甚至偏离了跑道。选择权,在你们自己手中。”
“起跑线”、“跑道”、“偏离”…… 这些词像鼓点一样敲在吴普同心上。他想起了张二胖拐向邻村那条土路的背影,想起了父亲在砖窑厂劳作的疲惫身影,也想起了林老师(小学)曾经鼓励的目光。一种混合着紧迫感和责任感的情绪悄然升起。他握紧了放在膝盖上的手。
“所以,我希望,”周建军老师的声音恢复了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从踏入这间教室的第一刻起,你们就要有‘初中生’的自觉。要更自律,更勤奋,要懂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要珍惜时间,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特别在“来之不易”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掠过那些穿着打补丁衣服、神情拘谨的学生,吴普同感到那目光在自己洗得发白的袖口上停留了一瞬。
小主,
“规矩,是学习的保障。”周老师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严肃,“教室,是学习的地方。保持安静、整洁、有序,是基本的要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是基本的品德。具体的行为规范,我们会在后续的班会课和日常中逐步明确。希望大家谨记在心,共同维护我们这个新集体的秩序和环境。”
教室里一片肃静,只有周老师低沉而清晰的话语在回荡。没有激昂的鼓动,只有冷静的剖析和明确的要求。这种沉稳的威严感,是吴普同从未在小学校园里感受过的。
“好了,关于初中,关于我们的班级,今天就先谈到这里。”周老师微微颔首,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主要任务是让大家互相熟悉,熟悉环境,熟悉我们即将开始的初中生活节奏。”
他拿起桌上的笔记本翻开。“下面,我们进行座位调整。为了便于教学管理和同学间的互助,座位将按照身高、视力情况,并适当考虑男女生搭配进行安排。现在,请全体同学起立,暂时到教室后面和两侧空地集中。”
一阵轻微的桌椅挪动声。吴普同和王小军对视一眼,心里都悬了起来,不知道会不会被分开。两人跟着大家站起来,退到后面。
周老师走下讲台,目光如扫描仪般扫过站立的少年们。他点着名字,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李明,你个子高,坐最后一排靠窗位置。张红,你视力需要照顾,坐第一排中间。王海燕……”他安排得有条不紊,高效而公正。点到王小军时:“王小军,你个子适中,坐第四排中间靠过道位置。”王小军立刻应声坐了过去。
吴普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吴普同,”周老师的目光落在他身上,那目光似乎能看透他的紧张,“你坐到王小军旁边。”
悬着的心瞬间落了地!吴普同赶紧“哦”了一声,抱着书包,几乎是跑过去坐到了王小军旁边的位子上。两人再次成了同桌!王小军偷偷冲他咧了咧嘴。
座位调整持续了十几分钟,在周老师沉稳的指挥下,五十来个学生被安排得井然有序。当大家重新坐定后,教室里那种散乱的感觉消失了,一种初步的纪律感和集体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