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秋声里的新辙

而吴普同的世界,则复杂得多。放学后,他很少直接回家。有时是和张二胖、王小军、栓柱他们一起,在村后的土坡上“打仗”。土坡被雨水冲刷出许多沟壑,成了天然的“战壕”和“堡垒”。他们分成两派,用土坷垃当手榴弹,树枝当步枪,嘴里模仿着“哒哒哒”、“轰轰”的枪炮声,在沟壑间冲锋、躲闪、包抄,喊杀声震天响,弄得满身满脸都是黄土,直到暮色四合,各家大人扯着嗓子喊吃饭的声音在村子上空此起彼伏地响起,才意犹未尽地收兵回家。

更多的时候,他的目的地是村口。供销社的柜台依旧高不可攀,但旁边那个每逢大集才支起来的旧书摊,成了他流连忘返的圣地。他用捡知了壳、牙膏皮换来的零钱,或者帮家里跑腿买东西时“克扣”下的一分两分(母亲偶尔会给点跑腿钱),小心翼翼地攒起来。攒够一分,就能在书摊的小马扎上,看一本心仪的小人书。

1988年的秋天,书摊上的“江湖”似乎更加热闹了。除了经典的《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还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孔。《射雕英雄传》的连环画开始流行,虽然画得不如电视剧里那么神气,但郭靖的憨厚、黄蓉的机灵,依旧让吴普同看得如痴如醉。还有《霍元甲》的续集《陈真》,那凌厉的腿脚功夫,看得他热血沸腾,回家的路上忍不住对着路边的野草“嘿哈”地比划几下。偶尔运气好,还能看到一两本稀罕的《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单册,那更是如获至宝,恨不能把那几页纸都“吃”进肚子里去。

小主,

这天放学,吴普同怀里揣着攒了好几天的三分钱(其中一分是帮母亲去老杜豆腐坊买豆腐时“省”下的),兴冲冲地跑到书摊。他眼尖,一眼就看到摊主老头正把一本新书摆出来——深蓝色的封面,上面画着一个穿着僧袍的光头和尚,正凌空飞起,一脚踢飞一个凶神恶煞的大汉,旁边几个大字:《少林寺》!

吴普同的心“咚咚”狂跳起来!电影《少林寺》去年在镇上露天放映时,他挤在人堆里看得如痴如醉,觉远和尚和那条叫“阿黄”的狗,还有那些眼花缭乱的功夫,让他魂牵梦萦了好久!没想到出小人书了!

“大爷!看这本!《少林寺》!”他赶紧把汗津津的三分钱递过去。

老头接过钱,慢悠悠地说:“这本新到的,看的人多,得两分钱看一回。”

“啊?”吴普同傻眼了,攥着仅剩的一分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他看了看那本崭新的《少林寺》,又看了看手里孤零零的一分钱,犹豫挣扎了半天,最终还是垂头丧气地换了一本一分钱的旧书《地道战》。

他坐在三条腿的小马扎上,翻开《地道战》,黑白的画面依旧精彩,高老忠、高传宝……但心里总惦记着那本《少林寺》。他时不时抬头瞟一眼书摊上那抹深蓝的封面,想象着觉远在里面如何大展神威。夕阳的金辉洒在书页上,也落在他有些失落的小脸上。

暮色渐浓,书摊要收摊了。吴普同依依不舍地合上书,把最后几页内容飞快地印在脑子里。他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朝着家的方向走去。路过村口时,看到妹妹吴小梅正和几个小女孩在跳皮筋,跳得正欢,清脆的童谣在晚风中飘荡:

“……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哥哥的身影带着一丝未能满足的渴望,走向村中升起的袅袅炊烟;妹妹的身影在跳跃中充满了无忧无虑的欢快,像一只真正的小鸟。两条不同的轨迹,在1988年秋天的西里村,各自延伸着,带着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或明或暗的心事,汇入日渐浓郁的秋声里。

家里,那台沉寂已久的旧收音机,不知何时被父亲吴建军修好了。晚饭时,沙哑的电流声中,单田芳那独特的、带着金戈铁马气息的嗓音,正铿锵有力地讲着《岳飞传》:

“话说那岳元帅,枪挑小梁王……”声音在低矮的土屋里回荡,为这个平凡的秋夜,增添了一抹来自遥远时空的、激荡人心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