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网箱蓝图与暗流初现

回到东源村的林凡,没有片刻停歇,仿佛沪市之行注入的不仅是见识,还有一股紧迫的动力。

他带回来的不是对繁华的留恋,而是一张张更加清晰、更具野心的产业蓝图。

他将论坛上吸收的碎片化信息与系统提供的精准数据、自身实践的经验相融合,开始在熟悉的土地上,勾勒新的轮廓。

首要任务,便是将“深海网箱养殖”从纸面规划推向实质阶段。

利用【区域性海洋生态资源扫描仪】标识出的那片拥有天然上升流的优质海域,结合论坛上学到的关于抗风浪结构、自动化投喂等方面的知识,林凡启动了这个被他内部称为“深蓝锚点”的计划。

他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带着核心团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实地勘测。

小艇在目标海域来回巡弋,他们用传统的测深锤配合新购置的专业水下摄像机,反复确认海底地形、底质,记录不同潮汐、不同天气下的海流速度与方向。

阿明带着几个水性好、信得过的队员,甚至进行了数次潜水作业,亲自下水摸排海底情况,确保未来网箱锚固系统的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小玲则在林凡的授意下,开始广泛联系国内几家知名的海洋工程设备和网箱制造企业。

她将初步的海况数据和要求发过去,索要产品目录、技术参数和报价单。

办公室里,各种宣传册和技术图纸很快堆积起来,从传统的HDPE圆形网箱到更先进的钢结构升降式网箱,琳琅满目。

林凡则埋头于这些技术资料和成本核算之中。他必须权衡初期投入、运营成本、抗风险能力与长期收益。

论坛上一位专家提到的“适度规模、模块化发展”的理念对他影响很深,他放弃了原本一步到位搞大型养殖场的激进想法,决定首期只投入两组中型抗风浪网箱,作为试验和技术积累的平台。

“凡哥,这是‘海工装备’那边传来的最新方案和报价,他们推荐这款带太阳能自动投饵和水下监控系统的……”小玲将一叠刚打印出来的文件放在林凡桌上。

林凡接过,仔细翻阅,手指在造价一栏轻轻敲击着。

“价格不菲啊……不过,这套自动化系统如果能减少人工和饵料浪费,长期看是划算的。关键是核心部件的耐用性和售后服务。”

他抬起头,“小玲,回复他们,我们需要更详细的部件质保条款,以及要求在类似海况下的成功案例报告。”

“明白。”小玲迅速记录下来。

“阿明那边情况怎么样?”林凡又问。

“明哥刚通过对讲机汇报,他们又确认了一遍锚固点,海底是硬质沙泥混合底,抓力应该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