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一遍!”林枫死死盯着屏幕,“注意他提到‘404’这个数字的每一次。”
“404”是他们寝室的代号,也是他们四人小组的名字,一个带着自嘲意味的符号——不存在的页面。
张野在直播里偶尔会用这个数字举例。
他们把所有提到“404”的片段剪辑出来,逐帧播放。
“停!”林枫忽然喊道。
画面定格在张野身后,那是一扇窗,窗外是黑夜,窗帘拉着。
在张野念出“404”这个数字的瞬间,窗帘背后,一个极暗的投影图案闪了一下,快到几乎无法察觉。
赵子轩迅速进行图像锐化和对比度调整。
图案清晰了——那是一个用特殊字体写成的阿拉伯数字“7”。
他们立刻检查下一个提到“404”的片段。
窗帘背后,同样的闪烁,数字变成了“6”。
再下一个,是“5”。
两人对视一眼,后背的冷汗瞬间浸湿了衣衫。
这不是幻觉,也不是巧合。
这是陈默设计的视觉暗号系统,是他们当年为了在严格的军训中传递消息而发明的游戏。
张野正在用他们之间最隐秘的语言,无声地预告着自己的消失。
一个冷酷的倒计时。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社区的艺术展览墙上,阿健的新画被挂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画上,四个模糊的人影手拉着手,走在一条歪歪斜斜、看不见尽头的路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的步伐凌乱,姿势笨拙。
但诡异的是,他们投射在地上的影子,却迈着整齐划一、如同阅兵方阵般的正步。
许多家长和老师驻足观看,称赞这幅画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
只有王姐,那个总是在家长群里分享育儿心得的母亲,在看到画的一瞬间,脸色就变了。
她认出来了,那四个踉跄的人影,正是当年军训时闹出笑话的“顺拐方阵”的变体——他们四个人,怎么都学不会齐步走,最后干脆手拉手一起顺拐,摔作一团。
这是属于他们的,关于反抗与不协调的徽章。
她没有声张,趁着没人注意,用手机拍下画作,又偷偷用薄纸和铅笔将其拓印下来。
回家后,她将这幅画做成了一套卡片,配上简单的说明,发到了那个只有最核心的几位家长才知道的私密群里。
当天晚上,一位母亲在群里发来一条颤抖的语音留言:“王姐……我家孩子……他……他昨晚第一次主动开口说话了。他指着你做的卡片,很清晰地说:‘他们走错了,但没走丢’。”
倒计时在无声地继续。
张野最后一次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走访了“触摸”项目的所在地。
在盛大的捐赠仪式上,他亲手将一批崭新的书籍交到福利院负责人手中。
闪光灯此起彼伏,负责人热情地握着他的手合影留念,没有人注意到,其中一本盲文版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有一页的盲文凸点摸上去有些异样。
那下面,嵌着一枚极薄的可溶解胶膜芯片。
它将在接触到清洁剂或水分的瞬间,显现出一行细小的字:
“你读的每一个字,都是别人允许你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