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盯着手机,喉咙像塞了团浸水的棉花。
他摸出兜里皱巴巴的登记页,周有粮的名字还带着泥腥气,突然想起三天前在村祠堂,老人刻完名字后拍他肩膀说:“娃,这些字刻在泥里,雨冲不垮,风吹不走。”
暮色漫上后山时,林枫独自爬上观景台。
石阶上的便利贴层层叠叠,像条会呼吸的缎带——“我叫刘淑芬 小区门岗”、“我叫赵大海 夜市烤串”、“我叫周有粮 种了一辈子地”。
他蹲下身,指尖轻轻抚过“周有粮”三个字,纸背还留着体温。
手机在这时震动,是封国际邮件。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的回函躺在收件箱里,英文正文里“non - official self - declaration mechanism”几个词格外刺眼,翻译成中文是:“基于民间自主申报机制,启动非正规就业者身份认证试点”。
他还没来得及回复,张野的电话炸响:“老刀说,今晚所有夜市摊主集体亮灯!”
镜头切到城市夜景时,林枫正抓着观景台的栏杆。
楼下的夜市一条街突然亮如白昼,每个摊位的招牌灯同时亮起,暖黄的光拼成一行字:“我们不在系统里,在彼此眼里。”
更远的地方,一辆贴满名字贴纸的面包车缓缓启动,车尾用红漆写着:“下一站,所有被遗忘的角落。”
山风掀起林枫的衣角,他摸出兜里的登记页,突然听见石阶下传来“咔嗒”一声。
低头时,只看见个黑色U盘滚到脚边,外壳贴着张褪色的便利贴,字迹歪歪扭扭:“给小枫哥,小陈留。”
他弯腰捡起U盘,指尖触到金属外壳的余温。
远处夜市的灯光漫上来,把“小陈”两个字照得发亮——那是上周在山村登记时,拽着他衣角说“我帮你扶登记簿”的留守儿童。
山雾不知何时漫上来,模糊了城市的轮廓。
林枫把U盘塞进裤兜,转身往山下走。
风里飘来若有若无的笑声,像极了那天在村祠堂,周有粮刻完名字后,老刀拍着他肩膀说的话:“娃,有些东西啊,比数据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