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泡面味的革命

“天啊,我以为现在康复仪是学校标配!”

“普批……这孩子创造了一个新词,也说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

“坐标西北,我们这边的乡村学校连备案表是什么格式都填不对,交一次退一次!”

赵子轩的眼眶红了。

他当着百万观众的面,郑重宣布:“从今天起,我们发起‘备案下乡计划’!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全国一百所像小石头学校一样的乡村学校,完成标准化的申请!”

与此同时,帐篷内,陈默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代码如瀑布般飞速刷新。

他一夜没睡,将那个“等待价值计算器”进行了疯狂升级。

一个名为“地域公平指数”的全新模块赫然出现在界面上。

冰冷的数据无情地揭示着真相:偏远地区的项目,平均审批周期是中心城市的3.7倍,材料驳回率高出整整64%。

他没有丝毫停顿,将这个庞大的数据包无缝嵌入到“验收日志”系统里,一键生成了一份图文并茂的《备案不平等报告》。

接着,他编写了一段简单的脚本,设定了一个触发机制:这份报告的在线阅读量每增加十万,系统就会自动向教育部公开的电子信箱投递一份。

张野凑过来看了一眼,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和不断发送的邮件回执让他发出一声冷笑:“他们怕我们闹,但他们更怕我们算账。这笔账,现在有全国人民帮我们一起算。”

就在这时,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出现在帐篷门口,他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袋,皮肤是云贵高原上特有的古铜色。

是老陈,他竟然真的从云南徒步赶了过来。

他没说一句废话,从布袋里掏出一叠厚厚的、用细绳捆扎好的纸张,放在折叠桌上。

那是一份份手写的表格,标题是《山区学校自建备案模板》。

“我们没有红头文件,”老陈指着“场地证明”一栏,那里盖着鲜红的村委会大印,印泥下面是密密麻麻的指印,“但我们有全村人按下的手印。”

他又翻到“项目价值评估”一栏,那里没有专家的论证,只有一本本小学生作业本,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记录着:“3月5日,小花去康复室,比昨天多走了十步。”“3月7日,阿牛能自己拿稳勺子了。”

林枫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每一页都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汗水的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