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我们不演苦情戏

他只是沉默地走到幕布前,对着台下微微鞠躬,然后请上了另一个人——云南本地项目负责人,老陈。

老陈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头上还戴着一顶下地干活用的草帽,看起来比村民还要朴素。

他有些局促,手里拿着一个泛黄的文件袋。

林枫接过文件袋,从中抽出一叠厚厚的材料,通过连接的电脑,将原件一页页地投射到幕布上。

“这是三年前,陈老师为红石岩村小学申请的‘烛光教室’项目。”林枫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项目计划为晚上没有电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写作业、看书的地方。大家看,申请材料完整,预算清晰到每一根蜡烛的价格,后面还有全体村民的联署签名。”

幕布上,那一个个歪歪扭扭却充满期盼的名字,与鲜红的指印,像烙铁一样烫在所有人的心上。

接着,林枫翻到了最后一页,是审批意见,上面只有一行冷冰冰的批示:“经研究,该申请主体不具备办学资质,不予批准。”

整个礼堂安静得能听到呼吸声。

林枫转过身,目光扫过台下那些茫然又痛苦的脸,最后落在那几个孩子身上。

他轻声问道:“如果资质是用来服务孩子的,那孩子在黑暗里哭的时候,谁来给资质发一个证?”

台下一片沉默,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就在这时,一个坐在前排的小女孩怯生生地举起手,用细若蚊蝇的声音说:“老师,我……我能再看一遍那个画画的姐姐吗?”

她指的是纪录片里,一个因为美术教室申请被驳回,只能在泥地上用树枝画画的小女孩。

这一问,仿佛一道微光,刺破了沉重的黑暗。

赵子轩几乎一夜未眠。

他将当晚在红石岩村小学拍摄的画面——孩子们在昏暗灯光下写字的专注眼神,跟着老师唱歌时跑调却快乐的脸庞——全部剪辑进了纪录片里,制作成了一个全新的“云南现场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片子的结尾,不再是冰冷的驳回公文,而是一个名叫小兰的女孩,举着她用仅有的几支蜡笔画的画,画上用稚嫩的笔迹写着一行字:“今天有人来看我了”。

这一次,赵子轩没有将片子投递给任何一家媒体。

他拨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对方是老刀,青州市最大的夜市协会会长,一个江湖气十足却极重义气的男人。

老刀只听了三分钟,就在电话那头一拍大腿:“妈的,这事我管了!”

第二天晚上,青州夜市三百多个摊位,从麻辣烫到套圈游戏,每一个摊位上方都挂起了一个小小的平板屏幕。

晚上七点,所有屏幕同步开始循环播放“云南现场版”的《被卡住的善意》。

没有激昂的解说,只有真实的画面和孩子们质朴的声音,混杂在食物的香气和鼎沸的人声中,形成一种奇特的氛围。

老刀还发起了一个“百摊观影夜”活动:每个摊位前都贴着一张海报,顾客消费满十元,就能获得一张“善意兑换券”。

凭券可以到夜市出口的兑换点,换取一支铅笔或一本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