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内容有三个硬性要求:必须清晰地拍到孩子当下的状态,无论是在玩耍、在康复训练,还是在安静地读书;必须由家长或孩子自己清晰地说出“我叫XXX,我被帮助过”;最后,画面中必须出现孩子手持当日签收物资回执单的照片。
张野深知,在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中,最冰冷的数据和最温热的人性结合,才是最坚不可摧的盾牌。
他没有选择将这些珍贵的视频上传到任何公共平台,那太容易被删除、被扭曲。
他选择了最原始,也最稳妥的方式。
他买来了刻录机和成堆的DVD光盘,将收集到的视频按照行政区划进行分类、打包。
每一张光盘的封面上,都用马克笔写着清晰的目录:“第3区:浙江温州至福建宁德,共23户康复儿童家庭实录。”“第11区:陕西安康至甘肃平凉,共17户……”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这座城市时,双眼布满血丝的张野提着两个巨大的帆布包,走进了市残联的大厅。
他将十七个用牛皮纸袋精心包装好的包裹整齐地码放在接待台前,每一个包裹都沉甸甸的。
工作人员被这阵仗惊得站了起来,警惕地问:“你这是要……信访?”
张野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疲惫但坚定的微笑:“不,我们不信访。我们来交档案。”
而在舆论的战场上,赵子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发现,无论他们放出多少真实的证据,主流媒体依旧一片死寂,仿佛“呼吸之间”这个名字从未存在过。
他意识到,试图通过一次性的爆料冲破信息壁垒是行不通的。
对方拥有定义议程的权力,可以轻易地让热点冷却。
于是,他改变了策略。
他不再执着于那本厚重的《联署纪念册》,而是将其彻底“化整为零”。
他将其拆解成一本本轻薄的“城市特辑”——每一本册子里,只收录来自同一个省份的故事。
他联系了全国各地那些在商业洪流中苦苦支撑的独立书店、社区咖啡馆、公益图书馆,承诺免费将这些“城市特辑”寄给他们,唯一的请求就是将它们放在一个读者能看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