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上那幅蜡笔画仿佛有种灼人的温度,透过冰冷的玻璃,一路烫进了林枫的心底。
那歪歪扭扭的线条,那漏雨的屋顶,那窗边孤零零的孩子,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记无声的重锤,狠狠砸在他胸口。
老师,我们还能听见你吗?
这稚嫩的提问,像一根尖锐的刺,扎破了他心中最后一道名为“理智”与“等待”的防线。
他知道,老陈发来这张照片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求援。
他猛地推开椅子,木质的椅腿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在这死寂的深夜宿舍里显得格外突兀。
他没有丝毫犹豫,大步走到书桌的抽屉前,一把将其拉开。
里面整齐地躺着一沓打印纸,最上面一张的标题赫然是《关于“404信号站”公益助学项目合法性的联署倡议书》。
这是他最后的底牌,也是他最危险的一步棋。
他曾设想过无数种递交它的时机,但没有一种像现在这样,被一幅孩子的画逼到了悬崖边上。
警方的传唤随时可能到来,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是按天,而是按小时计算了。
他必须抢在那张冰冷的传唤证之前,点燃另一场火。
同一时间的城市另一端,赵子轩的房间里只有键盘和鼠标的清脆敲击声。
他双眼布满血丝,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时间线。
他没有采用任何花哨的转场,而是将那幅名为《老师,我们还能听见你吗?
》的蜡笔画,用最简单的动画效果,让雨滴从屋顶的破洞中缓缓落下。
紧接着,画面淡出,十几个孩子围着烛光读书的场景浮现,背景音不是煽情的音乐,而是孩子们用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此起彼伏的朗读声。
那是一个个鲜活的,渴望知识的灵魂在呐喊。
视频剪辑完成,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上传到任何一个主流视频平台。
他清楚,在“未备案”这顶大帽子下,这样的视频只会被瞬间吞噬,甚至可能成为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他深吸一口气,将压缩好的视频文件,打包发送给了全国二十七个公益社群的负责人。
这些社群,都曾在“404信号站”最困难的时候,响应过他们的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