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雅集落幕风波起,旧友重逢诉苦衷

李明叹了口气,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林兄在青阳县推行新政,造福一方百姓,吾等皆有耳闻。当时府城上下,也曾掀起一股学习林兄之风,不少同窗都希望能将所学用于实处。”

“可世事艰难。”陈浩接过话头,语气低沉,“我们几人回到各自县里,也曾想做些改变。比如推广一些新的耕种方法,或是建议县令大人减免赋税,修缮水利。”

“结果呢?”林凡轻声问,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赵峰苦笑一声:“结果便是处处碰壁。县衙里的胥吏,大多是当地豪绅的亲戚故旧,他们对此不屑一顾,甚至暗中作梗。”

“我们去拜访乡里贤达,希望得到支持,可那些人,不是说我们‘异想天开’,便是劝我们‘莫要多管闲事’。”李明接着说,语气中充满无奈,“百姓们呢,他们不是不苦,而是苦得麻木了,不敢反抗,更不敢相信会有什么改变。”

“我所处的县城,去年秋收前遭遇旱灾。”陈浩眼神黯淡,“百姓颗粒无收,本就艰难。可县令大人,却只想着如何向朝廷报灾,以求减免自己的责任,对百姓的实际困难,却视而不见。”

“我们递上状纸,言明旱情严重,请求开仓放粮,结果状纸被扔了出来,人还被训斥了一顿,说我们扰乱地方。”赵峰补充道,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林凡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他想起白杨村的见闻,那时当地老人的悲苦,此刻又在这些旧友的口中,以另一种形式重现。他曾以为,青阳县的成功,能为其他地方带来一些希望,可现在看来,那仅仅是冰山一角。

“我曾亲眼见到,有农户为了交不起税,把唯一的耕牛卖了,一家老小,只能靠野菜度日。”李明的声音有些沙哑,“还有村里的年轻人,被逼无奈,只能背井离乡,去府城做苦力,可到了府城,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三人的话,像一把把无形的刀,切割着林凡的心。他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那是一种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力感,一种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却无能为力的煎熬。

“这些情况,我也有所耳闻。”林凡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抹沉重,“白杨村的百姓,所经历的,与你们所说的,何其相似。”

他将自己在白杨村的遭遇,简要地告诉了三人。当听到张大户在河上修坝,断绝百姓生路时,三人无不义愤填膺。

“官绅勾结,鱼肉百姓,这等行径,简直令人发指!”陈浩拍案而起。

“可我们又能如何?”赵峰叹了口气,重新坐下,“我们只是个小小的秀才,连举人都不是,人微言轻,连县令都见不着,又如何去与那些权贵抗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时间,院子里陷入沉寂。金陵城的晨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

林凡看着眼前的三位旧友,他们眼中的光,虽然被现实磨砺得黯淡了一些,却并未完全熄灭。那份忧国忧民的心,那份想要为百姓做事的初心,依然在他们心中跳动。

“三位兄台,你们所说的困境,我都听明白了。”林凡打破沉默,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穿透力,“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那些旧有的势力,盘根错节,他们习惯了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自然不愿看到任何改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若千千万万个‘微不足道’汇聚起来,便能形成一股洪流。今日我入金陵,所求的,并非一己之私,而是希望能够为这天下,为百姓,争一个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