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良将李牧

金戈玄秦 楠枫秦生 4479 字 9天前

李牧接到诏令时,正在雁门整顿灵脉防御。他深知秦军的厉害——白起的“尸山血海阵”能吞噬灵脉,法家修士的“法剑”专破邪术,远非匈奴的兽魂阵可比。临行前,他将雁门防务交给副将,特意带走了玄风与飞狼首领“凌风”,还挑选了三百名最精锐的兽魂修士,他们的妖兽皆是灵脉纯净的高阶妖兽。

抵达太原前线,李牧发现秦军已在肥下布下“九环锁灵阵”,以九座灵脉祭坛为阵眼,锁住了太原的灵脉流动,城中守军的灵力补给日益困难。白起在阵外耀武扬威,阵中的尸兵散发着阴森的煞气,与祭坛的金光交织成网。

“秦军阵法严谨,硬攻必败。”李牧登上城楼观察,手指阵眼,“我们需先破其祭坛,断其灵脉补给。”他命人打造数百具草人,穿上赵军军服,立于城头作为疑兵,自己则率主力悄悄出城,绕至肥下后方的灵脉河谷。

河谷是秦军祭坛的灵脉来源,白起派了五千精兵驻守。李牧让飞狼凌风带人潜入河谷上游,以“风灵术”制造迷雾,自己则亲率兽魂修士从下游突袭。玄风率领的狼族在迷雾中如鱼得水,精准扑向秦军哨兵,李牧的灵脉枪刺入灵脉节点,河谷的水流瞬间变得湍急,冲毁了秦军的防御工事。

秦军守将见状,率军反扑,李牧却不与他纠缠,直奔祭坛而去。兽魂修士放出灵狐,狐火点燃了祭坛的符文,玄风则撞翻了祭坛上的祭品,九环锁灵阵的光芒顿时黯淡。白起在阵前察觉灵脉异动,知道中计,率军回援,李牧已带着战利品撤回太原,沿途埋设“兽魂陷阱”,秦军追击时被妖兽袭扰,损失惨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肥下奇袭的胜利让太原守军士气大振,但李牧知道这只是开始。白起很快修复了祭坛,九环锁灵阵的威力更胜从前,尸山血海阵中甚至出现了“骨龙”——以万具尸骸炼制的灵脉妖兽,龙息能腐蚀灵脉护盾。

“需以兽魂克尸骸。”李牧召集兽魂修士,挑选出五十头灵脉最为纯净的妖兽,以“精血献祭”暂时提升它们的战力。他将修士分为三队:一队由凌风率领,以飞狼的风灵术干扰骨龙;一队由玄风带领,狼族冲击秦军阵脚;自己则亲率主力直捣白起的中军帐。

决战之日,李牧率先释放献祭后的妖兽,它们的灵脉光芒耀眼,与秦军的尸煞形成鲜明对比。骨龙喷出的尸火遇到灵脉妖兽,竟如冰雪遇阳般消融。玄风率领的狼族冲入尸兵阵中,狼嚎声中的纯净灵力净化着尸煞,尸兵纷纷溃散。

白起见状大惊,亲自催动尸山血海阵,无数冤魂从地下涌出,扑向赵军。李牧祭出最后的底牌——他以自身精血为引,与玄风、凌风建立“三位一体”的灵脉连接,狼族与飞狼的灵脉汇聚在他身上,形成巨大的狼形灵纹。“破邪咒!”他大喝一声,灵纹化作金光横扫,冤魂在金光中消散,骨龙发出哀鸣,崩解为白骨。

肥下之战,李牧大破秦军,斩杀三万余人,白起被迫撤军。消息传回邯郸,赵王大喜,封李牧为“武安君”,赏赐灵脉田千亩。但李牧并未沉醉于胜利,他知道秦国不会善罢甘休,开始在赵国全境巡查灵脉,加固防御,训练新军,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第四章 长平风云与反间悲歌

赵孝成王十四年的长平,阴云笼罩着战场。秦国再次攻赵,白起率领的秦军与廉颇率领的赵军在此对峙。廉颇采取坚守策略,依托长平的灵脉地形修建防御工事,秦军久攻不下,双方陷入僵局。此时的李牧正在雁门防备匈奴,他多次上书建议“坚守疲敌,伺机反击”,却未被赵王采纳。

秦相应侯范雎看出赵国的破绽,派人潜入邯郸散布流言,称“廉颇畏秦如虎,且与秦私通”,又说“李牧才是赵国唯一能抗衡白起的将领,若换李牧为帅,秦军必退”。赵王本就对廉颇的坚守策略不满,听闻流言后果然中计,下令召回廉颇,任命赵括为帅,同时调李牧南下协战。

李牧接到诏令时,心中充满忧虑。他素知赵括纸上谈兵,不懂灵脉战术,多次上书劝谏:“长平灵脉复杂,秦军势大,换帅必败。臣愿率军驰援,辅佐廉颇老将军,不必换帅。”赵王却固执己见,严令李牧即刻南下。

抵达长平后,李牧发现赵括已改变廉颇的防御策略,正准备主动出击。他急忙劝阻:“秦军在长平布下‘绝灵谷’,谷中灵脉被法符封锁,若率军进入,灵力无法补给,必遭惨败。”赵括却冷笑:“将军久守雁门,不知秦军虚实。本帅的‘破阵枪’专破法符,何惧绝灵谷?”

李牧见劝诫无效,只得请求率本部兽魂修士驻守侧翼,以防不测。赵括虽不情愿,但碍于李牧的威望,勉强应允。他亲率主力攻入绝灵谷,果然如李牧所料,谷中的法符激活,赵军的灵力被封锁,秦军的尸山血海阵从四面八方涌出,赵军陷入重围。

“武安君,速出兵救援!”赵括在谷中苦苦支撑,派人向李牧求援。李牧虽不满赵括的鲁莽,却不忍见赵军覆灭,率兽魂修士冲入谷中。玄风与凌风在前开路,狼族与飞狼的灵脉冲击法符,打开一条通路。李牧的灵脉枪化作金光,刺穿秦军的包围圈,与赵括的军队会合。

“快随我突围!”李牧喊道,率军向谷口冲杀。白起见状,催动骨龙堵截,龙息喷向李牧,玄风舍身挡在前面,灵脉护盾被龙息腐蚀,发出滋滋的声响。“玄风!”李牧目眦欲裂,灵脉枪全力爆发,金光贯穿骨龙躯体,骨龙崩解为碎片。

激战中,李牧身中数箭,灵力消耗巨大,玄风也因伤势过重倒在地上,眼中的灵光渐渐黯淡。李牧抱着狼王的头,泪水滑落:“老伙计,我们回家了。”玄风轻舔他的手心,狼形灵纹最后一闪,彻底失去了气息。

最终,李牧率残部冲出重围,赵括却在掩护中阵亡,四十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长平之战的惨败让赵国元气大伤,李牧率残部退守邯郸,心中充满悲痛与自责——若赵王能听他劝谏,若赵括能不刚愎自用,赵国何至于此?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秦国趁赵国虚弱,再次出兵攻赵,包围邯郸。赵王这才想起李牧的好,任命他为相国,主持邯郸防务。李牧临危受命,整合残余的兽魂修士,又向民间招募能与妖兽沟通的少年,组成新的“兽魂营”。他还释放了邯郸的灵脉储备,激活城防符文,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

秦军的攻城战异常猛烈,白起的尸山血海阵几乎要吞噬邯郸的灵脉。李牧亲自登城指挥,以凌风率领的飞狼投掷“火符”,以新收服的灵熊搬运巨石,日夜不休地抵御秦军。邯郸百姓也自发上城助战,用灵脉弓箭射杀秦军士兵,城中的灵脉工匠则连夜赶制法器,支援前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邯郸即将失守之际,楚、魏两国援军赶到,秦军腹背受敌,白起被迫撤军。邯郸之围解除后,赵王封李牧为“代王”,允许他在代郡开府治事,拥有军政大权。李牧在代郡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修复灵脉,赵国的国力渐渐恢复,人们都说:“李牧在,赵国在。”

第五章 最后的防线与忠魂不灭

赵幽缪王二年的邯郸,宫中的烛火在寒风中摇曳。新继位的赵王迁年幼,朝政被宠臣郭开把持。郭开贪婪成性,早已被秦国收买,视李牧为眼中钉——这位镇守北疆的名将不仅军功赫赫,更在百姓中威望极高,成为他专权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