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破阵骑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东海郡,每战必胜,每攻必克,秦军望风披靡。在攻打郯县时,秦军守将是曾参与戏亭大战的老兵,深知楚军厉害,却仗着城池坚固和五名筑基修士,试图顽抗。
“项羽小儿,不过是侥幸得胜,真以为能攻破我郯县?”秦军守将在城楼上叫嚣,身后的筑基修士布下“烈焰阵”,城墙上燃起熊熊大火,阻挡楚军靠近。项羽冷笑一声,取下镇煞符,霸王煞气瞬间笼罩全城。
城内的秦军士兵顿时感到窒息,灵力运转滞涩。五名筑基修士同时出手,烈焰阵威力大增,火浪如墙般推向楚军。项羽却不闪不避,催动画戟,将霸王煞气凝聚成一道赤色长鞭,竟直接穿透火墙,卷住一名筑基修士的腰,猛地将其拽出阵外。
那名修士在空中发出惨叫,体内元婴剧烈震荡,还未落地便“嘭”的一声爆碎——霸王煞气已震碎了他的元婴。其余四名修士大惊失色,阵法出现破绽。项羽趁机率领破阵骑冲锋,煞气配合骑兵冲击力,竟将城墙的灵纹防御撞出缺口。
“秦军败了!”楚军士兵欢呼着冲入城中,项羽的长戟如死神的镰刀,所过之处秦军非死即伤。那四名筑基修士见势不妙想要逃跑,却被项羽的煞气锁定,元婴一个个爆碎,最终全部殒命。守将见大势已去,自刎身亡,郯县落入楚军手中。
连克三郡的战绩让项羽和破阵骑威名远扬,“霸王煞气碎元婴”的传说越传越神,秦军士兵中甚至出现了“见项羽旗,不战自溃”的现象。在攻打薛郡时,秦军守将竟未战先逃,只留下一群不知所措的士兵,楚军兵不血刃便占领城池。
项羽的胜利不仅靠武力,更靠攻心。每攻克一城,他都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对投降的秦军士兵也宽大处理,愿意加入楚军的欢迎,不愿加入的发放路费回家。这种政策让楚军赢得了不少民心,也让更多秦军士兵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项梁对侄子的战绩既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楚军军威大振,复楚有望;担忧的是项羽年轻气盛,煞气越来越强,恐日后难以控制。他多次告诫项羽:“霸王煞气虽强,却也伤己,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用。”项羽表面应诺,心中却不以为然,他享受这种横扫千军的快感。
盱眙稳固:楚国复兴的根基
楚军在东海郡的胜利让盱眙的楚怀王政权站稳了脚跟。项梁趁机扩充实力,将军队扩充至二十万,分为三部:项羽的破阵骑为机动部队,项梁亲率的中军为主力,另有一支由楚国旧将统领的偏师驻守盱眙周边。
政治上,项梁重用楚国旧臣和贤才,恢复楚国的“县制”,任命官吏治理地方。他还设立“灵脉署”,由精通术法的修士负责勘探和利用楚地灵脉,种植灵田,炼制丹药,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东海郡的灵脉资源丰富,很快便为楚军提供了大量粮草和灵材。
为了凝聚人心,项梁在盱眙重建楚国太庙,供奉历代楚王灵位,定期举行祭祀仪式。祭祀由巫祝长老主持,用楚地传统的“太牢之礼”,场面盛大,吸引了大量百姓参与。通过这些举措,楚怀王政权的合法性得到越来越多楚人的认可。
小主,
项梁还注重培养后备力量,在盱眙设立“讲武堂”,由项羽和楚国旧将传授武艺和兵法;设立“术法院”,由修士教导年轻子弟基础术法。讲武堂和术法院的学员毕业后,大多补充到破阵骑和中军,提升了楚军的整体素质。
此时的盱眙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街道上车水马龙,商贩云集,不仅有楚地的特产,还有从各地运来的物资。工匠们忙碌地打造兵器和甲胄,修士们在灵脉节点布设阵法,士兵们刻苦训练,百姓们则努力耕作,整个楚国都弥漫着复兴的希望。
然而,表面的繁荣下也潜藏着隐患。楚怀王熊心虽为君主,却无实权,心中难免不满,开始暗中联络对项梁不满的旧臣;项羽功高震主,破阵骑只知有鲁公,不知有上柱国,项梁对其日益忌惮;更重要的是,连续的胜利让楚军上下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对秦军的反扑缺乏警惕。
章邯动向:秦军的暗中集结
楚军在东海郡的连胜引起了秦廷的注意。章邯在戏亭大败陈胜后,正欲乘胜追击,却因赵高的猜忌和粮草短缺而进展缓慢。得知项梁立楚怀王、项羽连克三郡的消息,章邯意识到楚军已成秦廷最大的威胁,立刻上书咸阳,请求增兵支援。
但此时的咸阳宫,赵高正忙于指鹿为马、清除异己,对前线战事并不重视。他认为楚军不过是乌合之众,章邯小题大做,只派了少量援军和粮草,还命心腹司马欣前往监军,实则监视章邯。
章邯对赵高的掣肘无可奈何,却并未放弃。他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始暗中集结力量。一方面,他整合戏亭大战的残兵和各地援军,组建了一支精锐的“玄甲铁骑”,士兵身着玄铁灵纹甲,配备灵弩,战斗力远超普通秦军;另一方面,他从骊山刑徒中选拔擅长术法的修士,组建“刑徒修士营”,作为对付楚军修士的力量。
章邯深知项羽和破阵骑的厉害,不敢轻视。他派人打探楚军动向,收集项羽霸王煞气的情报,研究应对之策。得知霸王煞气能震碎元婴后,章邯请灵脉监的修士炼制“固婴丹”,分发给军中炼气士和筑基修士,增强元婴的防御力。
为了弥补兵力不足,章邯还采取“以战养战”的策略,在占领区征集粮草和壮丁,扩充军队。他治军严格,赏罚分明,很快便将一支由刑徒和残兵组成的军队训练成精锐,士气也日益高涨。
章邯的目标很明确:先消灭实力较弱的陈胜余部,再集中力量对付项梁和项羽。他派出一支偏师牵制陈胜,自己则亲率主力,悄悄向楚地边境集结,等待战机。他知道,楚军连胜之后必然骄傲轻敌,这正是秦军反击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