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赵高毒计除蒙恬

金戈玄秦 楠枫秦生 5944 字 18天前

包围营帐:长城军的分裂与蒙恬的绝境

王离接到赐死诏书后,并没有立刻行动,而是先召集了自己的亲信将领,秘密商议。这些将领多是王家旧部或与蒙恬有矛盾的人,他们一听要赐死蒙恬,有的兴奋,有的犹豫,但在王离的劝说和“未来高官厚禄”的诱惑下,最终都同意执行命令。

“将军,蒙恬在军中威望很高,直接去赐死恐怕会引起兵变。”一名将领提醒道,“不如先以‘商议军务’为名,把他请到中军帐,然后再出示诏书,这样他插翅难飞。”王离觉得有理,但又怕蒙恬起疑心,最终决定——带兵包围蒙恬的营帐,先控制住局势再说。

当天夜里,长城军的营地格外安静,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和风吹过帐篷的声音。王离亲率五千亲兵,悄无声息地包围了蒙恬的指挥帐,这些亲兵都是王家的私兵,对王离忠心耿耿。他们手持弓弩和刀剑,箭上都涂了能暂时压制灵力的“锁灵散”,防止蒙恬反抗。

“记住,没有我的命令,不准擅自行动。”王离低声吩咐道,“先围起来,等天亮后再出示诏书,尽量不要流血冲突,以免引起其他部队的反抗。”他虽然下达了命令,但心中还是有些不安——蒙恬不仅是名将,还是高阶炼气士,实力深不可测,万一他强行突围,后果不堪设想。

蒙恬似乎察觉到了外面的异动,指挥帐内的灯火一直亮着。他并非没有防备,这些天来,他一直觉得心神不宁,隐隐感觉到有大事要发生,因此在帐外布置了一些简单的警戒符阵。当王离的亲兵靠近时,符阵发出了微弱的光芒,虽然很快就被破解,但还是惊动了帐内的蒙恬。

“外面是谁?深夜围我营帐,意欲何为?”蒙恬的声音从帐内传出,带着一丝威严,让外面的亲兵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王离深吸一口气,走到帐前,朗声道:“蒙将军,末将王离,奉公子诏命,请将军即刻接诏。”

帐内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蒙恬平静的声音:“既是公子诏命,为何深夜包围我的营帐?莫非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王离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硬着头皮说:“将军接诏便知,末将只是奉命行事。”

又过了一会儿,帐门缓缓打开,蒙恬身着便服走了出来,他身后跟着几名亲卫,个个手持武器,神色警惕。蒙恬的目光扫过周围的士兵,最后落在王离身上,眼神锐利如刀:“王离,你这是做什么?莫非想谋反不成?”

王离被蒙恬的气势所慑,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随即强作镇定地拿出诏书:“蒙恬接诏!陛下有旨(他不敢说是胡亥的命令,只能假称嬴政),你勾结匈奴,意图谋反,罪证确凿,赐你化灵散,三日之内元婴自碎,钦此!”他展开诏书,念出了内容。

蒙恬听完,脸色平静,似乎并不意外,只是冷冷地看着王离:“证据呢?我蒙恬一生忠君爱国,镇守北境数十年,何曾通敌叛国?这诏书是谁拟的?让他出来对质!”他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力量,让周围的士兵都有些动摇。

“将军何必再狡辩?”王离鼓起勇气,拿出那封伪造的书信,“这是从你的密使郑伦身上搜出来的,他已经招供了,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想抵赖?”蒙恬接过书信,只看了一眼就认出是伪造的,冷笑道:“如此拙劣的伪造手段,也敢拿来当证据?王离,你被人当枪使了都不知道!”

“休要胡说!”王离怕蒙恬说动士兵,连忙下令,“把蒙恬和他的亲卫拿下!若有反抗,格杀勿论!”亲兵们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上前一步,举起了武器。蒙恬的亲卫也立刻拔刀,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小主,

蒙恬抬手阻止了亲卫,他知道,一旦动手,长城军就会彻底分裂,匈奴就会趁机南下,那才是真正的灾难。“我不反抗。”蒙恬平静地说,“但我有一个要求,让我回帐内交代一些后事,给我一点时间。”王离犹豫了一下,最终同意了:“可以,但只能一个人进去,不准带武器。”

蒙恬独自回到帐内,关上了帐门。王离命人严加看守,不准任何人靠近。他站在帐外,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是对是错。周围的士兵们也议论纷纷,很多人都不相信蒙恬会通敌叛国,看向王离的眼神充满了怀疑和不满。

帐内,蒙恬并没有慌乱,他走到案前,拿起那本陪伴他多年的《秦法军律》,轻轻抚摸着封面上的字迹。他知道,自己恐怕难逃此劫,但他不能就这样屈辱地死去。他要以自己的方式,最后一次扞卫秦法的尊严,为自己正名。

他从怀中取出一枚金色的令牌,这是当年嬴政亲赐的“镇北令牌”,象征着他对长城军的指挥权。他将令牌放在桌上,又写下一封书信,详细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清白,希望能有一天传到咸阳,让世人知道真相。

外面的天色渐渐亮了,王离不耐烦地催促:“蒙将军,时间到了,请出来领旨吧。”蒙恬深吸一口气,将书信藏好,最后看了一眼帐内的一切,然后推开帐门,走了出来,神色平静而坚定。

“我准备好了。”蒙恬的声音传遍了营地,让所有士兵都安静了下来,“但我有一个要求,让我最后再看一眼长城,再看看我守护了一辈子的北境。”王离犹豫了一下,最终同意了——他也想借此机会稳定军心。

蒙恬登上附近的一个高台,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长城和阴山山脉,那里曾是他浴血奋战的地方,是他守护了数十年的家园。他的目光坚定,仿佛在对这片土地做最后的告别。周围的士兵们看着他的背影,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他们知道,这位名将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王离站在台下,心中越来越不安,他催促道:“将军,该上路了。”蒙恬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王离身上:“王离,你记住,秦法无情,但也不容许奸佞当道。我蒙恬一生无愧于大秦,无愧于秦法,更无愧于天下百姓!”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让王离羞愧地低下了头。蒙恬最后看了一眼天空,然后大步走下台,对押送的方士说:“把药拿来吧,我自己会喝。”方士连忙递过装有化灵散的药瓶,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

蒙恬接过药瓶,并没有立刻喝下,而是看着周围的士兵,大声说道:“将士们!我蒙恬今日虽死,但秦法犹在,长城犹在!你们要继续守护好北境,守护好大秦的江山,莫让奸佞得逞,莫让匈奴南下!”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让士兵们都忍不住高呼:“将军!”

王离怕生变故,连忙示意方士催促。蒙恬最后看了一眼药瓶,然后仰头,似乎就要喝下去。但就在这时,他突然做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举动——他将药瓶猛地掷在地上,药瓶碎裂,化灵散洒了一地,发出滋滋的腐蚀声。

“我蒙恬乃大秦将军,岂能死于奸佞的毒药!”蒙恬的声音响彻云霄,“我要用自己的方式,扞卫秦法的尊严!”他从怀中取出一块金色的东西,那是一锭金子,他看了一眼,然后毫不犹豫地吞了下去。

“将军!”周围的士兵和蒙恬的亲卫都惊呼起来,想要上前阻止,却被王离的亲兵拦住。蒙恬看着他们,露出了最后的笑容:“秦法若存,吾魂不灭!”他的身体缓缓倒下,眼神却依然坚定地望着长城的方向。

王离站在原地,看着倒下的蒙恬,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悔恨。他知道,自己不仅害死了一代名将,还彻底分裂了长城军,恐怕要成为大秦的罪人了。周围的士兵们悲愤交加,很多人都放下了武器,对王离充满了怨恨,长城军的士气跌到了谷底。

赵高的毒计最终得逞了,但他不知道,蒙恬的死并没有让长城军屈服,反而在士兵们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而蒙恬吞金自尽前的那句“秦法若存,吾魂不灭”,也成了萦绕在长城上空的誓言,等待着真相大白的那一天。<|FCResponseEnd|># 赵高毒计除蒙恬

函谷关的夜色被一层粘稠的灵雾笼罩,关隘两侧的山壁上,“天罗符阵”的符文如鬼火般闪烁。这座按奇门遁甲“八门颠倒”布局的杀阵,将关内关外的灵脉感知完全扭曲,阵眼处的“噬灵晶”散发着幽绿光芒,正贪婪地吸收着过往灵脉的波动——这是赵高为长城军密使精心准备的坟墓。韩谈立于阵眼高台,玄色宦官袍上的“隐灵纹”随雾气流动,他指尖摩挲着一枚血色符牌,牌上“锁魂咒”的纹路正与阵纹产生共鸣,等待着猎物的闯入。

函谷关擒密使:天罗地网的终结

郑伦的地行术在函谷关的灵脉裂隙中艰难穿行。这位灵脉监修士身着“玄土法袍”,袍角的“遁地符”与阴山支脉的土行灵气共鸣,本应如履平地,却在靠近关隘时感到强烈的灵力阻滞。他取出测脉尺,尺身蓝光紊乱,显示前方灵脉被人为扭曲成“八门死局”——这是奇门遁甲中最凶险的困阵,擅闯者轻则迷失方向,重则灵力溃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对劲,是赵高的影修士!”郑伦心头一紧,立刻掐诀想退回,却发现后路已被土龙封锁。阵壁上的符文骤然亮起,乾、坤、坎、离四门主阵同时激活,形成旋转的灵气漩涡。影修士们从山壁的符阵节点现身,手持“锁灵弩”,弩箭缠满“缚灵丝”,专克修士灵力防御。

郑伦祭出“镇脉尺”,尺身暴涨三尺,蓝光如盾挡住第一轮箭雨。但八门阵的“惊门”突然反转,一股阴寒灵力从地底喷涌,竟是《山海经》记载的“幽冥寒气”,专蚀灵根。他猝不及防,左腿被寒气冻伤,法袍上的符文瞬间黯淡。

“蒙将军有令,查咸阳真相!”郑伦怒吼着催动残余灵力,测脉尺化作流光冲向阵眼,试图同归于尽。韩谈冷笑一声,掷出手中的血色符牌,符牌在空中炸开,形成“血雾囚笼”。郑伦的灵力撞入囚笼,如泥牛入海,整个人被血雾缠住,灵力迅速流失。

影修士一拥而上,用“玄铁锁灵镣”锁住郑伦的灵脉。镣铐上的“蚀灵纹”刺入皮肉,让他浑身剧痛。“蒙恬的密信呢?”韩谈走到他面前,靴底碾过郑伦掉落在地的测脉尺,“赵大人说了,交出密信,给你个痛快。”

郑伦啐出一口血沫:“奸佞走狗!我乃大秦灵脉监修士,岂会屈从于尔等邪术!”他试图引爆藏在齿间的“传讯灵犀”,却被韩谈识破,一枚“禁灵符”拍在他天灵盖,灵犀瞬间失效。

“带下去,留一口气。”韩谈对影修士挥挥手,目光扫过阵中残留的灵力波动,“清理现场,用‘化灵散’抹去所有痕迹。”他拾起郑伦的测脉尺,尺身还残留着蒙恬的灵力印记,嘴角勾起阴狠的笑意——这将是伪造证据的绝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