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教场重开龙虎聚 少年英气贯长安

“杀!”尉迟宝林大喝一声,三兄弟催马冲锋,铁鞭如黑云压城,专攻程氏兄弟坐骑下盘——这是尉迟恭亲传的“破阵鞭法”,专破马战阵型。程怀亮挥斧格挡,程处墨却性子跳脱,催马斜冲,避开正面攻势,反而绕到尉迟宝怀身侧,短斧轻挑,竟将他腰间箭囊挑落在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个巧劲!”程咬金笑得合不拢嘴,“这小子,比他爹我会变通!”

尉迟宝怀大怒,回鞭便抽,却被程处墨策马避开。尉迟宝林见状,忙变阵为“一字长蛇”,首尾呼应;程怀亮趁机挥斧砍向阵中薄弱处,兄弟二人一攻一扰,竟将尉迟三兄弟的阵型搅得有些散乱。僵持近二十合,尉迟宝林见久战不下,索性大喝一声:“撤阵!”三兄弟策马后退,虽未落败,却也输了半分阵形把控。

牛进达高声判道:“骑射薛讷胜,马战阵演程氏兄弟胜!”

马术刚歇,场中便摆开兵器架,第三场拳脚器械对决接踵而至。

“锏法对决——秦用对阵屈突桓!”

秦用银甲沉稳,手持双锏,步态与秦琼如出一辙;屈突桓褐甲凛凛,握着一柄长锏,是屈突通亲传的“破甲锏法”。二人对站,秦用沉声道:“屈突兄,秦家锏讲究刚柔并济,今日便与你切磋。”

“正有此意!”屈突桓话音未落,长锏便带着风声砸来。秦用不闪不避,双锏交叉上架,“铛”的一声,竟将长锏震得微微发麻。他顺势手腕一翻,双锏顺着长锏滑下,直取屈突桓手腕——正是秦家锏的“缠丝卸力”绝技。屈突桓忙撤锏后退,随即变招横扫,秦用则借势矮身,双锏直击对方马靴,逼得屈突桓连连后退。

三十合后,秦用瞅准破绽,左锏格挡,右锏轻磕屈突桓锏柄,借力将其长锏挑飞。“承让了。”他收锏拱手,神态依旧沉稳,颇有其父之风。

紧接着是剑术对决,张毅对阵段辉。张毅身着白袍,手持一柄“青锋剑”,剑法飘逸如仙,招式间透着道家“以柔克刚”的玄妙——那是他随终南山道长所学,与父辈的沙场剑法截然不同;段辉青甲披身,长剑是段志玄传下的“断水剑”,招式刚猛,每一剑都带着沙场的肃杀之气。

张毅剑走轻灵,如蝴蝶穿花,避开段辉的猛攻;段辉则剑势沉猛,如泰山压顶,逼得张毅连连闪避。看似段辉占优,实则张毅一直在寻机反击。待段辉一剑刺空、身形不稳之际,张毅手腕翻转,青锋剑轻轻点在段辉肩甲上,力道不大,却足以判胜负。“张兄剑法灵动,段某输得服气。”段辉收剑笑道。

随后的槊法对决更显惨烈——牛建手持长槊,槊法沉稳厚重,是牛进达亲传的马战槊法;王永安长刀如虎,刀法剽悍,带着西北汉子的狠劲。二人从器械架旁战到场中,长槊时而刺、时而砸、时而扫,长刀则时而劈、时而砍、时而撩,金铁交鸣中,牛建的槊杆被砍出一道缺口,王永安的刀背也被砸得微弯。最终牛建借着马势,槊尖挑中王永安护心镜,险胜一招。

拳脚对决则在史德威与殷成戎之间展开。史德威异域相貌,皮甲紧身,拳脚带着突厥“搏狼术”的剽悍,招招直击要害;殷成戎锦袍束身,拳脚是殷开山传下的“开山拳”,刚猛有力。二人在黄土上翻滚缠斗,史德威擅长近身缠斗,殷成戎则胜在力道沉猛。二十合后,殷成戎一记“开山炮”击中史德威肩头,却也被对方扫中脚踝,二人同时倒地,最终判为平局。

器械拳脚的喧嚣过后,教军场东侧便摆上了两座巨大的沙盘——一座模拟北疆云州城防,一座模拟江南水寨攻防,这是第四场,兵法谋略对决。

“首轮,裴行俭对阵李启,推演云州城防——假设突厥三万骑兵来犯,你二人分守将、攻将,各陈策略!”狄仁杰亲自执掌沙盘,手中木杆轻点,神色严肃。

裴行俭立于守方沙盘前,目光扫过沙盘上的山川、河流、城郭,沉声道:“云州城高池深,却地处平原,无险可依。突厥骑兵善奔袭,若硬守必吃亏。当以‘诱敌深入’为策:先遣轻骑三千,于城外二十里处设伏,袭扰其粮草;城内留兵五千,加固城防,多备滚石擂木;再遣五千骑兵绕至突厥后方,断其退路。待突厥久攻不下、粮草短缺之际,内外夹击,必能大胜。”

他手中木杆轻点沙盘,从伏兵位置到夹击路线,标注得一清二楚,逻辑缜密,竟无半分疏漏。

李启身为攻将,略一思索便道:“裴兄策略虽妙,却有一弊——突厥骑兵机动性强,若察觉伏兵,必绕路而行。我若为突厥将领,便分兵三路:一路一万骑兵佯攻城门,吸引守军注意力;一路一万五千骑兵奔袭粮草大营;剩余五千骑兵则趁乱攻城,打其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