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承天镜。

天人幽冥 月海神隐 5428 字 13天前

瑶光真人则在堂中来回踱步,拂尘轻摆,目光时而落在地面青砖上,时而投向头顶雕花梁柱,显然也在苦思冥想。

颖王与太子对视一眼,见诸位高人皆眉头紧锁、沉默不语,二人拳头不自觉握紧,心头的焦灼如潮水般翻涌 —— 这新军是抗幽的重要指望,若解不了对付妖物的难题,日后面对幽界大军,怕是真要重蹈云州覆辙。

就在这沉寂之际,瑶光真人脚步猛地一顿,眼中闪过一丝亮色,恍然道:“有了!贫道忽然想起,此前与乙木门李掌门论道时,曾探讨过大规模提升凡人战力的法子!”

这话一出,堂内众人的目光 “唰” 地一下尽数投向瑶光真人,视线如聚光灯般牢牢锁住她。司徒掌门捻须的手停在半空,眉头微挑;渊空大师睁开微阖的双眼,念珠在指尖轻轻一顿;太子与颖王更是身子前倾,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每个人眼中都翻涌着急切的探究,竟有破解数十万人战力提升的难题,众人无不期待瑶光真人尽快告知真相。

只听瑶光真人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李掌门曾言,修为一般的修士要为他人助力,最常用的是黄符 —— 将灵光封印其中,既便于携带分发,修士自身也几乎不耗费法力,制作起来也简单,价格低廉,适合普及。若是应对百人规模,且修士本身颇具修为,便可用法器直接灌灵,将灵力注入兵器甲胄,虽耗损不小,但尚可应对。可一旦人数过千、过万,此法便行不通了 —— 一来法器灵力有限,灌灵多了便会耗损作废,二来许多法器皆是上古神器,价值连城,不到万不得已,岂能轻易拿来这般消耗?”

说到此处,瑶光真人故意停顿了片刻,目光扫过众人急切的神情,一字一顿道:“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法子,便是灵水。”

“灵水?” 太子、颖王率先惊呼出声,司徒掌门与渊空大师也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显然皆是首次听闻此法。

太子眼中瞬间迸出喜色,身子不由得又前倾几分,急切追问道:“真人快细说!这灵水究竟是何物?竟能供数万大军使用,还能提升战力?”

堂内众人也都屏息凝神,目光死死锁着瑶光真人,连司徒掌门捋须的动作都停了,渊空大师掌心的念珠更是捏得紧实 —— 所有人都在盼着她揭晓这破解困局的关键。

瑶光真人抬手拂了拂衣袍,缓缓开口:“这灵水,本质也是灌灵之法,却比寻常灌灵更适用于大规模布防。乙木门李掌门曾与我细说:取天地间的无根净水,由修士以灵力炼化灌注,待水色泛出莹白灵光,便是灵水成了。届时只需将灵水浇淋在兵器甲胄之上,灵力便会附着其上,形成防护或增幅。”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单论基础效用,灵水与黄符相差不远,但胜在灵力更醇厚,效果要强上数倍。更妙的是,若在灌灵时加入白蝶贝的碎粉与白明石粉末,三者在水中交融炼化后,灵水的威力便会暴涨 —— 其加持的法力,竟与法器直接灌灵不相上下!且这股灵力能在军械上留存两个时辰,若是用上等纯度的白明石,留存时辰更能延至三个时辰。”

“竟是如此!” 众人齐声惊叹,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惊喜。青鸟更是心头一震 —— 他只知白明石可用作照明,还能制作霹雳珠,却不知其与白蝶贝、无根水配伍,竟有这般惊天效用,远比他所知的用途要广得多。

太子猛地一拍桌案,眼中满是振奋:“好!好一个灵水之法!” 他当即表态,“待我等寻来这些材料,加以制作验证,若真如真人所言,便立刻在军中推广 —— 将士们的兵器甲胄皆以灵水加持,遇妖物时既能增幅攻伐,又能强化防御,我大唐军队岂不是如虎添翼?”

话音未落,太子已开怀大笑起来。堂内众人也都松了口气,这一日的沉重一扫而空,跟着朗声大笑 —— 困扰多日的难题终有解法,抗幽的胜算又添了几分,这份喜悦,实在难以言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待堂内的欢笑声渐渐平息,众人神色重归沉稳,青鸟适时开口,目光落在太子身上,语气带着几分郑重:“太子殿下,方才议事未及细问 —— 那承天镜,如今可有下落?”

太子脸上的笑意瞬间淡去,凝重之色再度爬上眉梢。他抬手示意众人:“诸位先请落座,此事说来复杂,容我慢慢道来。” 待众人依次坐回原位,他转头看向侍立在侧的李德裕,微微颔首示意。

李德裕上前一步,拱手道:“诸位久在玄门,或许对朝堂边事略有耳闻 —— 回鹘近来内乱频发,诸部互相攻伐,大将句录莫贺因与署飒可汗政见相悖,更是被回鹘通缉,险些丧命。而据可靠消息,句录莫贺出逃之时,暗中带走了一件至宝,正是承天镜。”

他顿了顿,语气添了几分凝重:“只是句录莫贺心思缜密,出逃后便销声匿迹,回鹘朝廷派了数路人马追查,至今杳无音讯,连他究竟藏在漠北草原,还是已投奔他国,都无从得知。”

话音刚落,李德裕话锋一转:“更值得留意的是吐蕃那边。近日朝廷收到边境密报,吐蕃国内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其国内巫女与占卜僧联合预言,称‘王子臧玛留于逻娑,吐蕃王法将遭毁灭’,且还有流言四起,指控僧相贝吉云丹与王妃有染,意图构陷。”

“原来如此。” 青鸟恍然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了然,“我此前听闻边境吐蕃军队调动频繁,当时还疑惑他们为何突然异动,如今看来,竟是吐蕃生乱。”

司徒掌门听得眉头紧锁,忍不住问道:“李先生细说吐蕃诸事,莫非这乱局也与承天镜有关?”

李德裕接着说道:“朝廷已收到多方密报,句录莫贺出逃后,最可能的去向便是吐蕃。可如今吐蕃动荡不安,松州一带更是有大批吐蕃大军调动,行迹诡异。更关键的是,驻守松州的镇灵使传回消息,曾在边境一带感知到一股极其强大的法力波动,只是那波动转瞬即逝,未能捕捉到具体来源。”

“阿弥陀佛。” 渊空大师抬手合十,插话道,“十八年前,贫僧曾与杨宝藏将军一同追回指天匙与归元仲两件神器。当时那两件至宝在手,竟探不到丝毫法力波动,隐敛之性极强。李先生所言的强大法力波动,若真是承天镜,未免与其他神器的特性相悖,恐怕未必是它。”

司徒掌门抚着长须,沉吟道:“渊空大师所言确有道理,神器多有隐敛之能。但我等终究未曾见过承天镜,谁也不敢断定它不会法力外泄。此事关乎重大,还是谨慎为上,不可轻易排除其可能性。”

瑶光真人亦颔首附和:“司徒掌门说得是。承天镜的玄妙,我等未曾亲见,贸然论断其是否有法力反应,未免太过武断。”

渊空大师闻言,缓缓点头:“此话言之有理,是贫僧考虑不周了。”

他转头看向太子与颖王,目光带着探究,“如此说来,太子与颖王殿下,是打算让青鸟前往松州一探究竟?”

颖王并未直接回应,反而看向青鸟,“青鸟君,你师门扶摇派坐落于凉州,你可会说吐蕃语?”

青鸟坦然答道:“在凉州,吐蕃律法森严,所有汉人都必须通晓吐蕃语,平日里严禁说汉话,更不许穿戴汉人的服饰。不过二十年前,我师父曾在凉州救下凉州通颊韦达玛赞,欠下一份人情。也正因此,扶摇派才能在凉州立足更稳,派下的田产与佃户,也获准在门派管辖范围内穿汉装、说汉话,不受吐蕃律法约束。”

颖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又问道:“那回鹘语呢?你可通晓?”

“回鹘语我不算精通,” 青鸟如实回应,“但常年与边境各族打交道,日常交流的词句大多能听懂,简单应答也尚可。”

听到这里,太子、颖王与李德裕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眼中满是满意。司徒掌门三人自然听出了对话中的深意,渊空大师率先开口,语气带着笃定:“看来太子殿下,果然是想委派青鸟君前往松州,探查吐蕃异动与承天镜的下落。”

司徒掌门捻着长须点头附和,语气笃定:“论身份、论语言能力,再论应对幽界与边境事务的经验,确实只有青鸟小友最适合此次松州探查之事。”

青鸟听了,心中暗自盘算:自己原本的行程,是护送裴婉君带着珠儿去松州寻她阿爷,之后再转道扶摇派找寻被扣押的师父师母。如今添了探查承天镜的差事,路上怕是要多耽搁些时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他还未开口,渊空大师已先一步说道:“既已定下让青鸟前往,贫僧愿与他一同前往松州——多一人便多份照应,也能更仔细地查探那法力波动是否与承天镜有关。”

太子当即颔首:“有大师同行,再好不过!”

“多谢大师美意,只是此事容我再斟酌。”青鸟连忙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歉意,“我此次前往松州,本就需带着几位女眷同行。若大师一同前往,一来一行中僧人、女眷混杂,未免太过显眼,容易引起吐蕃那边的注意;二来投宿客栈,对大师而言也多有不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