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我们为什么要集体化

难民们是讨论了好久才得出这个方案来的,整个过程在外人看来很是揪心和磨叽,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叶格林他们最为愿意见到的。

其实根据地并不没有当地出身的士兵和干部,但叶格林在制定这次的文艺演出和大餐会规划的时候却并没有完全采用在沃尔夫格勒大重建时期的办法。

之所以这么做他有两个理由,其一就是本地出生的战士和干部现在大多都在各大开垦营地工作,一下子把他们都召集过来势必会影响开垦营地的正常运作。

而且就是代表着根据地过来的干部在面对的难民们的时候究竟是什么身份?

是根据地的代理人,还是他们同乡?

这个身份认识的差别看着是个小问题,也不会影响具体的工作,然而一旦没有处理好以后一定会变成大问题。

这是叶格林所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基于以上几个原因,他就没有调集当地出身的战士和干部过来统筹难民营地的工作,而是大胆地选择了在难民中间培养集体意识的萌芽。

先产生集体意识,等之后根据地的干部下放了就可以直接融入进去。

“我们要的是让我们的干部融入村民的集体,而不是让我们干部去指挥零散的村民。”

“要想在之后的农业大生产运动中发挥出干部领头作用,村民的集体作用就必须先让大家习惯一下集体的生活。”

“而要想让大家体验上集体的生活就要先让他们拥有集体的利益。”

叶格林在这次的动员大会上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他对着台下的政宣人员们解释着为什么要这么去做的原因。

为了之后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根据地必须带领村民们改变以往的广播漫种的生产模式,转而向技术难度更高的精耕细作去改变。

但这种生产模式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习惯了传统种植方式的农民们一定是很难接受的。

根据地今年的任务重,人手也严重不足,花费大量的时间给村民们挨个做思想工作、组织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培训显然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