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成为日常的前提,是尊重对方的不愿意被看见。
展厅后墙是一张超大的航线图,像一只把翅膀缓缓摊开的鸟。
地图上,每一个“邮局落点”都亮着一颗温柔的小灯。
“下一站,‘风衣群岛’——那里有一座用鸥羽做帆的图书馆;
再下一站,‘铜穗岭’——一条会唱歌的矿脉上,住着把矿车当摇篮的矿工;
还有一条试验航线,将穿越‘灰海净化’后的缓冲带,去看一座被修复的老实验城。”
讲解员一站一站讲,像在晚风里念给人听的一封长信的目录。
“我们能订阅吗?”
“可以。‘群星邮局’的订阅服务包括:航段摘要、教育包、手工礼包。教育包会自动过滤隐私与商业内容;手工礼包只在经授权后发送复制品——不拆走他人的原物。”
“商业内容呢?”
“有,但要走 ‘公域—商域’隔离通道。今天的展览只有‘公域’。”
几个大人听得频频点头,孩子们只记住了“会唱歌的矿脉”,在地上边跳边唱,跑成一串麦芽糖。
邮册被翻到最后。
这一页,是一张空白的光纸。
只有右下角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邮戳:“收件人:地球;寄件人:很远很远。”
旁边留了一行空格,标题写着:
“请你们把你们的普通,寄给我们看。”
“我们要写什么?”一个小女孩仰头问。
伊娃蹲下来:“写你们今天的晚饭、你们家的院子、你们的校歌、你们修好的小灯泡、你们在雨里跑的样子。
写不是英雄、不是新闻的你们。把普通寄给很远很远。”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我们也想让他们知道,地球很好。”
广场上,邮箱的口朝向天。
第一张回信贴纸轻轻投进去,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今天的汤是海带排骨,爸爸说别忘了关灯。”
第二张贴纸:
“我们班学会了‘螺丝学’第一课,‘误差就是生命’。”
第三张贴纸:
“我们在河边放了一个小小的灯——给晚班回家的人看路。”
邮局的钟在傍晚又响了三下。
河面起了风,旗子咔啦作响。
邮册在展台上静静地摊开,最后一页仍是等待的白。
而那白色,在夕阳里看起来,不像空白,更像一块预留给地球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