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顾从卿知道,在英国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有无数的资料要啃,无数的细节要注意,但他心里踏实——就像当初在外交部入职时那样,一步一步走稳了,总能把事情做好。
提到举办中英文化交流展,顾从卿心里早有了个清晰的念头,说起来也简单——民以食为天。
他总觉得,吃食是全世界人民共通的语言,不管肤色、国籍如何,没人能抗拒美味的诱惑,更没人会对没见过的新奇食物不好奇。
就像神农尝百草,最初不也带着那份对未知的好奇吗?
再者说,眼下国家经济还不宽裕,若是想办什么大型展览、工艺展或是古董展,一来缺资源,二来耗成本,实在不现实。
倒不如从吃食入手,办一场热热闹闹的美食交流活动。
他琢磨着,可以教大家做些中国传统吃食,再根据当地的口味做些简单改良,既保留特色,又能让外国朋友更容易接受。
比如组织大家一起包饺子,从擀皮到调馅,手把手地教,看面团在手里变成一个个圆鼓鼓的“元宝”。
再比如演示刀削面,看面片像飞雨一样落入锅中,光是那手艺就足够吸引人。
这些活动带着点趣味性,大家边做边聊,不知不觉就能拉近距离。
除此之外,还能摆上套茶具,让大家体验中式茶艺。
看茶叶在热水里舒展,闻着袅袅升起的茶香,再学几招品茶的讲究,从舌尖到心间,慢慢感受东方文化的韵味。
说不定还能加些小吃试吃,像糖葫芦、驴打滚之类的,让酸甜软糯的滋味在舌尖炸开,留下对中国味道的鲜活记忆。
在顾从卿看来,这样的交流展,不用铺张,却能让文化顺着食物的香气渗进心里。
顾从卿把想法写在草稿纸上,笔尖在“美食交流”四个字上圈了又圈。
他对着那份文化交流草案琢磨——工艺展需要运展品,古董展更要考虑安保和运输成本,眼下国家经济紧张,这些都不现实。
小主,
可食物不一样,面粉、馅料、茶叶,都是寻常物件,哪怕在英国采购,也花不了太多钱。
“民以食为天,这话放哪儿都没错。”
他跟李同志聊起这个想法时,眼里带着点兴奋,“你想啊,英国人爱吃炸鱼薯条,咱们有饺子刀削面,都是老百姓日常离不开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