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岛的冬天,比本州更为暖和些许,海风带来的湿润气息也更为明显。
曾经的熊本城,以其坚固的城防闻名倭国,如今城头飘扬的是大明的日月旗,成为了宁国公李成梁统治九州的中心。
与京都御所那份被强行融入的“雅致”不同,熊本城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纯粹的军镇气息。
城墙加固加高,棱堡式的防御工事随处可见,校场上终日传来士兵操练的呼喝声。
年节将近,这里的布置也更显粗犷和实用,大块的红布悬挂起来,宰杀好的猪羊堆在厨房外,空气中弥漫着酒肉和硝烟混合的独特味道。
镇守府内,炭火烧得极旺,甚至有些燥热。
年逾八十的宁国公李成梁,只穿着一件单薄的箭袖袍,面色红润,声若洪钟,丝毫不见老态……
在另外一个时空,他便以高寿着称,活到九十余岁,在这个时空,得益于持续的军旅生涯以及在征服地相对,舒心大权在握的处境,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似乎比历史上更胜一筹,颇有活到期颐之年的架势。
此时正堂之内,除了李成梁之外,还有李舜臣,他是来汇报一伙山匪的清剿进度,不过,却被李成梁拉着喝酒了。
这个时候的李舜臣俨然成为了大明朝在九州高层的六号人物,是原朝阳省军队方面的代表人物,也算是进入了李成梁身边的核心圈子层里面。
“哈哈哈,好!这倭地的清酒,初尝淡出个鸟来,细品倒也别有风味!”
李成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对着下首的李舜臣说道:“舜臣啊,你也多喝点!这大过年的,放松些!有老夫在,九州翻不了天!”
“那些个藏在山沟里的残渣余孽,成不了气候!”
“过年就该有过年的样子!昨夜老夫还找了两个……咳咳,”
他似乎意识到在下属面前说这个不太合适,及时收住,转移了话题:“总之,该吃吃,该喝喝!兵要练,仗要打,年也得过!”
李舜臣嘿嘿笑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正说着,一名亲兵统领快步走进来,双手呈上一封书信:“帅爷,京都戚继光大帅派人加急送来的信。”
“哦?元敬的信?”说着,李成梁放下了酒杯,接过信,撕开火漆,快速浏览起来。
看着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眉头微挑,最终将信纸放下,轻轻叹了口气。
“帅爷,京都那边……”李舜臣关切地问。
“元敬上了奏疏,向陛下请辞,想要回国了。”李成梁语气有些复杂:“他说身体不适,倭国水土不服,怕是要撑不住了,推荐陈璘接替他坐镇本州。”
一时间安静下来。
戚继光与李成梁,一南一北,堪称大明在倭国的两根支柱。
虽然两人性格、作风迥异,但同为顶尖帅才,彼此间自有几分英雄相惜。
听闻老战友欲归,李成梁心中也不免泛起一丝波澜。
“戚帅为国操劳,是该回去好生休养了。”李舜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