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师的聂师长紧紧握住陈振华的手,感激地说:“小陈同志,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完成任务的。你为抗战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我们一定会向您学习。”
在与 129 师的交接中,陈振华将晋中地区的各个县城交给了他们。他来到晋中地区,与当地的百姓告别。
百姓们拉着他的手,眼中充满了不舍和感激。陈振华安慰他们说:“乡亲们,你们放心,129 师是一支英勇的部队,他们会保护好你们的。我们一定会赶走日本侵略者,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而吕梁以北和太原以西西北的所有县城则交给了 120 师,陈振华在交接仪式上,向 120 师的战士们介绍了当地的防御重点和作战策略。他鼓励战士们要发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为抗战的胜利而奋斗。
每一次交接,陈振华都亲力亲为,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他的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大无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战士。
陈振华在整个部队划分和防区部署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他不顾个人安危以及367师的得失,深入到各个部队和防区,了解情况,制定计划。
他敢于做出大胆的决策,将重要的防区和任务交给合适的部队,充分发挥了各部队的优势。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从不退缩。在部队扩充过程中,他四处奔走,筹集资源,为部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与敌人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他的大无畏精神不仅体现在军事决策上,还体现在对百姓的关怀上。他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转移根据地人员、安排防区时,都充分考虑到了百姓的安全和生活。他深知,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
对于367 师的师部,陈振华依然将其安置在黎城不变。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陈振华站在作战室的地图前,眉头紧锁,目光在地图上的各个区域不断扫视。尽管目前的安排已有其合理性,但他还是觉得 367 师的驻扎范围过于宽广。
这片广阔的区域,就像是一张巨大而复杂的网,367 师的兵力如同撒在这张网上的珠子,虽能覆盖一定范围,却也显得有些分散。
367 师的战士们分布在各个战略要点,从晋南的山区到平原,每一处都有着他们的身影。然而,这样广泛的分布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在兵力调配方面,一旦某个区域出现紧急情况,要迅速集结足够的兵力前往支援并非易事。
而且,后勤补给的压力也随着驻扎范围的扩大而增加。从物资的运输到伤员的救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但在当前的形势下,暂时也只能维持这样的布局。陈振华深知,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