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重建太原兵工厂3

后来试射时,这门炮连续打了三十发炮弹,炮管只是微微发烫,老周师傅抱着炮管,笑得露出了豁牙:“这才是真家伙!比小鬼子的耐造多了!”

王芳林则盯上了日军的歪把子机枪。这种机枪供弹总卡壳,战士们都不爱用。他让人拆了十挺报废的歪把子,趴在地上研究了一整天,终于发现问题:弹斗的弧度不对,子弹下滑时容易卡住。

“咱们得改!”他让车床班把弧度从15度调到17度,又在弹斗内侧加了层薄铜片减少摩擦。

试射那天,全车间的人都来看热闹。二柱子抱着改装后的机枪,对着百米外的靶子连打五百发,子弹像泼水一样出去,竟没卡一次壳。

老周师傅抢过机枪,又打了三百发,枪管都打红了,还是没卡壳。“神了!”他把机枪往地上一放,“这比小鬼子的原版还好用!以后咱们就叫它‘太行造’,让战士们见识见识咱自己的机枪!”

最关键的突破在合金钢,陈振华从日军仓库里找到一本《兵器材料学》,让懂日文的文书连夜翻译成中文。

书里说,在钢里加铬、镍、钼,能提高强度和韧性。甘作林看着翻译稿,皱起眉头:“铬矿石咱们有,但镍和钼去哪找?”

陈振华没说话,第二天带回来一袋子发亮的矿石:“这是从日军装甲车残骸上拆下来的,里面含镍量不低。”他又指着仓库角落的废炮弹,“那些哑弹里有钼,能提炼出来。”

老工匠们照着书上的配方,在钢水里加铬、熔镍、掺钼,炼出的钢材用锤子砸、用火烧,硬是试了二十多次,才炼出合格的合金钢。

测试时,用这种钢造的步枪枪管,能承受每平方厘米800公斤的压力,比日军的枪管强度还高10%。甘作林拿着枪管,在阳光下看了又看:“咱中国人,不光能造枪,还能造比鬼子更好的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消息传到各部队,战士们都炸了锅。367师的新兵团团长派通信兵骑着快马赶来,见面就问:“甘厂长,说好的步枪啥时候到?俺们连有二千个新兵,还扛着土造枪呢!”

甘作林拉着通信兵去仓库,指着堆成山的步枪:“告诉你们团长,三天后派马车来拉,先供应500支,都是带刺刀的新家伙,保准比小鬼子的三八式好用!”

通信兵摸着崭新的步枪,枪托上刻着“太原造”三个字,激动得对着枪身敬了个礼:“俺代表全连谢谢你们!这些枪,一定能多杀鬼子!”

陈振华没让兵工厂只盯着武器生产。一天,他拿着张图纸找到甘作林:“老甘,你看这个能不能造?”图纸上画的是台纺织机,是他根据以前见过的样式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