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步履矫健,时不时施展他们在山林中极其灵活的身法。
唯一不匹配的就是北方山林中的树,和巴郡的树种不太相同。
不然一众巴人可能抓着藤蔓和大树叶荡来荡去,就将山路给过了。
斥候在前方探查情况,其余将士则埋头赶路。
袁基知晓此路不可能直达弹汗山下,半路一定会有鲜卑骑兵拦住他们。
对方不会上来就对袁基方发起大决战,袁基方也不会如此,所以双方必然会选一块好地方,试探着相互对打上几轮。
但既然袁基是先出兵的一方,自然要挑一块有利地形,安营扎寨。
营地的选择,遵循:“进退有据,攻守兼备,水火无忧。”
袁基选在了河谷沿岸。
是靠近大汉方向的河岸,一处地势较高的台地,绝对不会轻易被洪水淹没。
在此扎寨,水源充足。
河谷并不孤立,周边有连绵不断的山丘,山丘可为士兵的哨站,监控整个河谷范围。
若鲜卑骑兵欲轻易跨过河谷,此刻是不必想了。
此路的必经之地已被袁基占据。
若是他们想跨河发起进攻,袁基就会趁其半渡而击。
派兵于两侧山丘处,用弓弩对准路过的每一个鲜卑骑兵,造成一场单方面狙杀。
而鲜卑一方此次也谨慎许多,乌洛兰出发时,早早就派骑兵斥候前去探查。
和连见此,不开心了。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他要立威,亦要占据此路绝对主导地位。
所以和连面色冷凝,对乌洛兰说:
“乌大人,我是督军,下次再有这种事,记得提前通知我。”
乌洛兰表面微笑同意,转身就骂和连八辈祖宗。
‘小兔崽子,我征战时你还在喝奶呢!’
两个人互相藏着一肚子坏水,心不和,面也不算太和。
鲜卑大军刚离开王庭不远,中路就已经矛盾初现。
不过两人之间的龃龉,不影响前方斥候,很快,斥候就将汉军在河谷安营扎寨的消息带了回来。
袁基方也没想遮掩,一大片营帐立在河岸,还是十分明显的。
遮掩不了,索性就飞快扎寨,争取在鲜卑一方抵达前,将营寨扎好。
主簿许攸和将领们一起组织军队,在两万多士卒的努力下,营帐飞快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