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被提及讨论的,便是此案“能否弑师”与“是否为父报仇”这一矛盾点。
学术界言论频出,各种海内大儒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从师长角度发表的言论:为父报仇是没错,可是报仇的手段是不是过于残忍了?即使你的师长有错,你也该念及他曾对你有授业之恩,给他个体面死法啊。
也有从父亲角度考虑的:就是该杀!杀!越解恨越好!此做法莫名暗合了今文经《春秋公羊传》的经义,于是众多公羊儒都发表自己对子报父仇的支持。
当然,无论怎么讨论,总体的舆论倒是大多都认为吴敬该为父报仇。
但很快,辩着辩着,舆论的方向就变了。
渐渐地,有大儒提出质疑:古文经的《礼》对士人是否拥有教化意义?
古文经的《礼》是否需要修改更正,重新解读?
更有甚者,直接提问——古文经的《礼》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不如就别研究你们的那个《礼》了,还是学学我们今文经的《礼》吧。
这次,众多言论可是十分具有针对性了。
古文经士人全体暴动!
今文经学者说古文经的《礼》不用再存在,这根直接说古文经不用存在有什么区别?
今文经,你们欺人太甚!
于是古文经对着今文经,彻底爆发。
他们不断开始举着过去各种今文经不顾人伦的例子,试图证明今文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事实证明,今文经学派确实是藏污纳垢的。
此一举,将今文经的怒火也点燃了。
整一个月,今古文经官员手下的工作大多停滞,全部陷入了群体争斗中。
值此之时,天子刘宏下发诏令,怒斥士人,只顾争斗,不事生产!
如今是农耕关键期,你们如此怠慢,是想造反吗?
此诏令一出,两派火气确实平息了一点,但不多。
官员们倒是都继续开始工作了,但是士人们依旧打得热火朝天。
于是,天子刘宏再次下发一道诏令。
——既然舆论如此沸腾,不如朕于太学举行一场辩经会,让你今古文双方好好辩上一辩。等辩出结果之后,你们定要安分守己,不要再制造混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