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二十岁的袁绍,在母亲去世时,辞官归乡守了三年母孝。

可在此时,东汉士族的潜规则为“以月代年”,通常守孝三月,便算作三年。

由于东汉后期社会动荡不安,一会儿外戚当家做主,一会儿宦官耀武扬威。

士族子弟不敢耽误三年做官时间,这会拖累家族发展,也会丢失自己在官场上发展的时机。

所以众多士族都在暗地里商议:我们停止内卷吧!再卷大家就都没前途了!

但袁绍严格按照儒家礼法来,实打实守了三年母孝后,又紧接着为父亲袁成补守三年父孝。

由于袁绍生母出身卑微,所以这六年守孝,守的是他被过继的名义上的父亲袁成及袁成的妻子。

君子论迹不论心,他实打实地付出六年的大好年华来守孝,于是便得了个“至纯至孝”的好名声。

当然,这一行为也被许多人所诟病。

不过在袁基看来,这主要是因为袁绍打破了守孝界潜规则。

——我们守三年都费劲,你说你袁绍要去守六年孝?可你守完孝后也不缺官职,你这样守孝显得我们只守三月好像都不孝似的。如此不顾别人死活,黑你,必须黑你!

在举孝廉的时代,人人都在互相攀比谁是大孝子。

《二十四孝》里,最令人感到抽象的汉朝《埋儿奉母》和魏晋时期《卧冰求鲤》的故事,是什么古代畸形孝子观吗?

并不是。

它是整活指导手册,是扬名成功案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