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到了赖大交钱的日子,可是赖大这些日子变卖了家中所有的产业,也只凑了八万多两银子,离三十万两银子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并且还要有一部分留给他家里的巨额开销。
当日早上冯渊便兴致勃勃的来到了贾母的荣庆堂,等着看赖大如何交出三十万两白银。
然而等了许久,赖大才姗姗来迟。贾母有些不耐烦的问:“赖大,你怎么现在才到,可把银子凑齐了?”
赖大跪在地上痛心疾首的说:“老祖宗,实在对不起您。那些贪墨银两的属下们,已经花天酒地的将银子挥霍了大半,奴才费尽心力才追回了七万两银子,还请老祖宗原谅。”说罢,一脸痛惜的将那七万两银票递到了贾母面前。
贾母当即命令道:“鸳鸯,你来清点一下。”
鸳鸯走到赖大面前接过银票,拿到一旁的桌子上仔细的清点了一番。不久之后,鸳鸯恭敬的禀报:“回老太太,确实是七万两银票。”
贾母心中高兴,这七万两银票实在是意外之喜,若非冯公子查账,她一两也得不到。看着赖大在自己面前痛哭流涕,忠心耿耿的样子,贾母一时心软,说道:“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你也挺不容易的。冯公子,你说呢?”
冯渊不慌不忙的走上前来问道:“赖大,我问你,你可知道都是你的哪些属下贪墨了银两?他们又拿着那些银两去干了什么?”
“这……”赖大想了想才说:“贪墨银两的人就是此次参与采买物资的那伙人,他们花天酒地惯了,一时手脚不干净,才会做出如此错事。”
冯渊拱手道:“老祖宗,既然贪墨银两的那伙人没有钱还,那就不妨把他们叫进来,写张欠条,以后慢慢还。您看怎样?即使他们再穷也不会连张欠条也写不了吧?”
贾母沉吟道:“赖大,冯公子说的也有道理,你还是让那帮人过来写张欠条吧。犯了错,总是要承担责任的。”
“这……”赖大沉思片刻,无奈的说:“老祖宗,实不相瞒,那帮兄弟们偷拿了银两,都跑路了,属下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
冯渊冷笑一声:“这个也简单,若是赖大管家觉得他们无关紧要,那咱们便以偷窃银两为名报官,让官府来抓他们。若是赖大管家与他们义气深重,那大管家不妨替他们写张欠条。你看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