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骊山荔火

粒子对撞机的能量束第七次撕裂时空屏障时,青林的视网膜上还残留着长安朱雀大街的全息投影。下一秒,他重重摔在冰凉的白玉阶上,鼻尖灌满了龙涎香与荔枝蜜混合的甜腻气息——不是实验室里的臭氧味,而是属于盛唐的、带着奢靡温度的馥郁。

“神经接口同步率83%,时空坐标锁定:天宝十四载,华清宫长生殿。”机械音裹着金丝楠木的沉香,“警告:检测到异常生物电流集群,情绪波动强度超出历史锚点阈值37%。”

青林挣扎着抬头,视线穿过垂落的鲛绡帷幔,望见一幅流动的盛唐图景。鬓发如云的宫女捧着鎏金托盘穿梭,托盘上垒着红如玛瑙的荔枝,果皮上的水珠在烛火下折射出细碎的光;阶下的乐师正调试琵琶,弦音里却透着难以言喻的紧绷;而在殿中央的软榻上,斜倚着一位身着云锦霓裳的女子,指尖捏着半颗荔枝,朱唇轻启,将晶莹的果肉含入唇间。

那便是杨玉环。

青林的呼吸骤然停滞。他曾在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修复项目中见过她的影像,但眼前的贵妃远比任何复原图都要鲜活——只是那双含情目里,此刻没有半分慵懒,只有一种近乎偏执的专注,死死盯着托盘里的荔枝,仿佛那是世间唯一的珍宝。

更诡异的是,她腕间戴着的金步摇,流苏上镶嵌的红宝石正随着呼吸闪烁,在空气中投射出淡蓝色的轨迹,与青林神经接口的能量频率产生了尖锐的共振。

这已是他第四次穿越到唐代。前三次分别见证了贞观之治的晨钟、开元盛世的暮鼓,每次都能捕捉到细微的能量异常,而源头,似乎都指向这位倾国倾城的贵妃。

“今年的荔枝,竟比往年迟了三日。”杨贵妃将荔枝核吐在玉盂里,声音娇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寒意,“高力士,岭南的驿使还在殿外?”

阶下躬身而立的宦官连忙应声:“回娘娘,还在殿外跪着。岭南暴雨冲毁了栈道,驿马折损了二十七匹,才……”

“本宫不管什么暴雨栈道。”杨贵妃捻起一颗荔枝,指甲涂着蔻丹,划过果皮时竟留下浅浅的血痕,“本宫要的是‘一骑红尘’,不是‘千骑埋骨’。他既办不好事,留着这颗脑袋何用?”

青林的神经接口突然弹出警报:“检测到高强度杀意波动,与荔枝存在能量绑定。目标人物:岭南驿使,生命体征正在快速下降。”

他这才注意到,殿外的青砖上洇着暗红的血迹,一个穿着驿卒服饰的人影伏在地上,后背的伤口还在渗血,显然受过杖刑。而贵妃手中的荔枝,果皮上的光泽竟随着驿使的喘息明暗交替,像是在吸食生命能量。

“娘娘息怒。”高力士颤声道,“老奴已让人去调陇右的快马,那里的驿道刚修好,用的是……是西域传来的‘铁轮车’,比寻常驿马快三成。”

“铁轮车?”杨贵妃挑眉,步摇上的红宝石骤然亮起,“就是那个不用马拉,能自己跑的怪物?”

“是,是波斯商人献给陛下的,说是用炭火驱动,一日能行三百里。”高力士的声音更低了,“只是那东西太过笨重,还需铺特制的铁轨道,寻常道路用不了……”

“那就铺!”杨贵妃将荔枝核狠狠砸在地上,“从岭南到长安,本宫要一条专运荔枝的铁轨道!谁要是敢说个不字,就用他的骨头来铺!”

青林的大脑一片空白。铁轨?蒸汽机车?这在天宝年间简直是天方夜谭!他突然想起史料记载的“天宝荔枝道”——从岭南到长安的驿道上,每年为运送荔枝累死的驿卒与马匹不计其数,但从未有过铁轨的记录。难道是自己的穿越引发了时空扭曲,让某些本不该出现的技术提前降临?

“神经接口检测到非本土技术残留,位于华清宫西侧的‘宝器库’。”机械音带着电流杂音,“技术特征与公元18世纪蒸汽机车高度吻合,存在时空错位现象。”

趁着贵妃赏乐的间隙,青林借口如厕,循着神经接口的指引来到宝器库。库房由精铁铸造,门上刻着繁复的花纹,仔细看去竟是由无数齿轮组成的图案。他用随身携带的纳米探针打开门锁,一股煤烟味混杂着铜锈味扑面而来。

库房中央停放着一辆奇形怪状的车子——木质车厢,铁制车轮,车厢下连着一个巨大的铜炉,炉口还残留着未燃尽的焦炭。车身上刻着波斯文,青林用神经接口翻译后,心脏骤然缩紧:“奉大食哈里发之命,献蒸汽机车于东方天子,此物可代畜力,日行千里,需以铁轨辅之。”

车旁还堆放着数十根铁条,每根都刻着凹槽,显然是铁轨的雏形。而在一个青铜匣子里,装着数十颗鸽卵大小的红宝石,与杨贵妃步摇上的宝石一模一样,表面同样流动着淡蓝色的能量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