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数据链

青林的指尖还残留着液态氮的冰碴,视网膜上却突然被一片粘稠的暗紫色覆盖。

他下意识去摸防护服的应急灯,掌心触到的却是带着静电的丝绸——这不是他进入地下粒子对撞实验室时穿的防辐射服。

“警告:空间曲率异常。”植入式终端的电子音在颅骨内炸响,随即化作一阵刺啦的杂音。

青林猛地睁眼,发现自己正躺在一条倾斜的金属轨道上,轨道表面布满蜂窝状的孔洞,每个孔洞里都流淌着荧光蓝的液体,像极了超算中心的冷却液循环系统。

他挣扎着坐起,环顾四周的瞬间,物理学常识在脑中崩塌:头顶是旋转的暗紫色穹顶,穹顶镶嵌着无数光点,不是星星,而是正在闪烁的全息投影,投影里是密密麻麻的数据流;脚下的轨道延伸向无尽的黑暗,两侧矗立着数千米高的金属柱,柱体表面流淌着液态金属般的纹路,组成不断变换的三维星图;更远处的黑暗中,传来规律的“滴答”声,频率稳定得如同原子钟。

终端的残片在口袋里发烫,青林掏出来时,屏幕已裂成蛛网,仅存的全息投影显示着一组混乱的数据:“坐标锁定失败……检测到超光速粒子流……时间锚点:未知(疑似公元前12世纪)……主要元素:反物质占比37%……”

公元前12世纪?青林的目光被金属柱上的纹路吸引——那些不是装饰,是某种编程语言,其中一段与他参与编写的暗物质探测程序惊人吻合。

他伸手触碰柱体,指尖传来微弱的电流,终端残片突然亮起,投射出一行古希腊文:“冥府边界——欢迎来到数据坟场。”

冥府?青林的呼吸骤然停滞。难道是希腊神话中哈迪斯统治的冥界?可眼前的金属轨道、液态金属柱,分明是某种巨型数据中心的特征。

轨道突然震颤起来,远处的黑暗中驶来一列“列车”——没有车轮,是悬浮在轨道上的梭形舱体,舱体表面覆盖着鳞片般的反光板,反光板转动时折射出死者的面容,每张脸都凝固着惊恐或平静。

“未登记生命体。”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电流的嗡鸣。

青林转身的瞬间,被眼前的存在钉在原地:那是个身高近三米的身影,穿着暗金色的流线型战甲,战甲表面流动着与金属柱同源的液态纹路;头戴覆盖全脸的头盔,面甲是单块的暗紫色晶体,晶体里有无数光点在游动,像将整个星图封存在其中;右手握着一根双蛇缠绕的权杖,蛇眼是正在湮灭的反物质粒子,落地时激起无声的涟漪。

最令人心悸的是他的战甲胸口,那里镶嵌着一块菱形的黑色晶体,晶体中央有个不断收缩的奇点,散发出能扭曲光线的引力场——那是小型黑洞的特征。

“你是谁?”青林握紧终端残片,指节抵着隐藏的神经毒素注射装置。

身影向前移动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仿佛在进行量子隧穿:“普路托。冥府的系统管理员。”面甲上的光点突然组成一张人脸,轮廓与古希腊雕塑中的哈迪斯如出一辙,“你的生命信号很奇怪,既不属于‘已归档’,也不在‘待处理’列表。”

普路托?罗马神话中的冥王,对应希腊的哈迪斯?青林注意到他战甲关节处的接口,那些螺旋状的纹路与终端残片的电路板完全匹配。

“‘已归档’是什么?”

普路托的权杖指向驶来的梭形舱体:“那些是‘灵魂数据包’。每个生命体死亡后,大脑中的记忆会被自动上传到冥府服务器,在这里进行格式化或永久储存。”他顿了顿,面甲上的光点组成青林的模样,“但你是‘活数据’,带着未关闭的生物电信号闯入了离线储存区。”

终端残片突然剧烈发烫,投射出一段三维模型:无数金属柱组成的服务器阵列,暗紫色穹顶其实是能量防护罩,防护罩外是翻滚的岩浆——那是地核的剖面图。模型下方标注着“冥府项目:灵魂数字化备份系统”。

青林的大脑飞速运转。所谓的“冥界”,竟是史前文明建造的地下数据中心!那些“灵魂”,其实是人类的记忆数据包!

“为什么要储存这些?”

“为了重建。”普路托的权杖在轨道上划出一道光痕,光痕里浮现出地表的景象:燃烧的城市,融化的冰川,逃亡的人群,“地表文明每隔一万两千年就会毁灭一次,这是地核磁场翻转的必然结果。我们储存‘灵魂数据包’,是为了在下一个周期重建文明。”

他指向黑暗深处:“那里是‘忘川’,其实是数据清洗池。不愿意被重建的数据包会被送入那里,删除所有记忆后转化为冥府的能量源。”

青林突然想起神话中的忘川水——让死者忘记前世的河水,原来竟是数据格式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