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木鸢密码

“你的时代,是不是有很多会飞的铁鸟?” 姬班突然笑了,“告诉它们,别飞得太高,小心撞到‘天梁’。” 他指的是星图上的某片星云,青林认出那是小行星带,人类的探测器曾多次在那里失踪。

木人突然开口,声音像是无数齿轮在转动:“时空锚点将在一刻钟后关闭。携带核心晶体,返回坐标3074。” 它的声音里,既有姬班的语调,又有机械的冰冷,像是两个时代的混合体。

青林这才明白,木人不仅是计算机,还是时空穿梭的导航仪。

榫卯宇宙

回到实验室的瞬间,青林手里的晶体发出一声轻响。

全息投影自动亮起,显示出三千年后的地球。画面里,一群穿着古装的人围着台巨大的木质机器,那机器的核心,正是他带回来的晶体。而站在机器前的,是个与姬班长得一模一样的年轻人,手里拿着那个DNA玉盒。

“公元2024年,青林教授带回的雷击木核心,证实了先秦时期就存在量子计算技术。” 投影里传来解说声,“根据木人存储的信息,鲁班不仅是工匠,更是首位宇宙物理学家。他的‘天工尺’实际上是星轨测量仪,‘墨斗线’是二进制代码,而那些看似简单的发明,都是解读宇宙的钥匙……”

青林走到窗前,晨光正好落在实验室的模型架上。那上面摆着他按姬班图纸做的木鸢模型,此刻正自己转动着翅膀,羽翼上的木纹在阳光下组成一行字:“宇宙是最大的榫卯,万物都是它的构件。”

通讯器突然响起,是博物馆的同事:“青教授,滕州出土的青铜匣子里发现了新东西!里面有块玉片,刻着你的DNA序列,还有行字——‘三千年后,记得给木人换心’。”

青林低头看了看手心。那里还留着劈开雷击木时被划伤的疤痕,疤痕的形状,与他刚进实验室时看到的赵州桥斗拱,与姬班草庐石台上的星图,与宇宙弦的振动轨迹,完全一致。

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是《论木质计算机与量子力学的共性》。窗外的阳光穿过玻璃,在键盘上投下光斑,那些光斑的排列方式,像极了姬班石室内的齿轮,像极了唐诗里的星子,像极了所有未被破译的古老密码。

或许所谓的科技,从来都不是发明,只是发现。

就像鲁班发现星辰藏在木头里,李白发现宇宙藏在酒杯里,而我们,不过是在时光的榫卯里,寻找那些早就存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