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星轨诗行

这天他们在终南山隐居,秋雨打湿了窗棂。李白裹着毯子坐在火塘边,忽然喃喃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青林的心猛地一跳。这句诗他从小背到大,但此刻听原创者吟诵,竟有种震颤灵魂的力量。他悄悄开启了深度分析模式,终端屏幕上立刻浮现出复杂的波形图——诗句的平仄节奏,竟与地壳板块运动的频率惊人吻合。

"太白,这句诗..."青林的声音有些发颤,"您是怎么想出来的?"

李白往火里添了块柴,火星噼啪作响:"去年我从蜀地来长安,过剑门关时,见那山像被巨斧劈开,栈道悬在云雾里。当时就想,这天底下最难走的路,恐怕就是蜀道了。"

终端突然弹出警告:检测到异常信息场。青林放大分析结果,《蜀道难》全诗的每个字拆解后,竟能转化为一组三维坐标,指向青藏高原的某个断层带。更诡异的是,诗中"地崩山摧壮士死"一句,对应的地质年代恰好发生过强烈地震。

"你怎么了?"李白注意到他脸色发白。

"没什么,"青林强作镇定,"只是觉得这句诗气象万千,好像把蜀道的险峻都写活了。"

接下来的日子,青林像疯了一样核对李白的诗作。他发现《望庐山瀑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量计算,误差不超过现代水文监测数据的5%;《夜宿山寺》中"手可摘星辰"的高度描述,精确对应着大气层的电离层厚度;甚至《月下独酌》里"我歌月徘徊"的意境,竟与月球绕地公转的角速度存在某种数学关联。

最惊人的是那首《将进酒》。当青林把"黄河之水天上来"输入量子模拟程序,竟得到了黄河流域近千年的水文变化模型。而"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句,拆解后的分子结构序列,与人类DNA的端粒磨损速率完全一致。

"这不可能..."青林瘫坐在客栈的地板上,终端屏幕的蓝光映着他惊恐的脸。李白的诗不是文学创作,而是用汉字编码的宇宙说明书!

他突然想起导师临终前的话:"时空管理局的古籍记载,唐朝有位诗人的作品里藏着宇宙的终极规律。"当时他以为是神话,现在才明白那是真相。

这天夜里,他在曲江池边找到了醉倒的李白。月光洒在诗人银白的发须上,像覆了层霜。青林蹲下身,轻声问:"太白,你写诗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自己在说一些...本来就存在的东西?"

李白睁开朦胧的醉眼,指着天上的银河:"你看那星星,它们在天上待了亿万年,难道不是早就写好的诗吗?我不过是把它们念出来罢了。"

青林的终端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屏幕上跳出密密麻麻的公式,所有分析结果汇聚成一个惊人的结论:李白的三百余首诗作,其实是一套完整的宇宙算法。从宏观的星系运转,到微观的粒子运动,都能在他的诗句中找到对应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