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记录本上的教训

吴普同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加入到清理模盘腔的工作中。粉末和碳化的结块粘得很牢,需要用小铲子和钢丝刷一点点清理。粉尘飞扬起来,沾了他一脸一身,混合着汗水,黏糊糊的,十分难受。但他此刻顾不上了,只是埋头拼命地干,仿佛想用体力上的劳累来抵消内心的羞愧和挫败感。

半个多小时后,模盘腔终于清理干净,制粒机重新启动,低沉的轰鸣声再次响起。生产线恢复了运转,但吴普同的心情却久久无法平静。

整个白班剩下的时间里,他都有些沉默寡言,做事格外小心,检查设备时比平时多花了一倍的时间,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对,交接班记录更是写得密密麻麻,恨不得把每一个螺丝的松紧程度都描述清楚。

下班后,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和同宿舍的工友一起去食堂吃饭,而是一个人默默回到了宿舍。屋里空荡荡的,另一个工友今天上中班。他瘫坐在椅子上,感觉浑身像是散了架一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惫,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打击。

他回想起白天刘大勇批评他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那种被否定、被指责的感觉,像一根根细针,扎得他坐立难安。他一直觉得自己是认真、努力的人,可今天这件事,却暴露了他的粗心大意和缺乏经验。原来,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仅仅有知识和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近乎刻板的严谨和对流程、对责任的敬畏。

他拿起手机,很想给马雪艳打个电话,听听她的声音,寻求一点安慰。但犹豫再三,他还是放下了。他不想让她担心,而且,这种工作上的挫败,似乎也只能靠自己来消化和克服。

窗外,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保定冬天的夜晚来得特别早。远处的厂区路灯次第亮起,在寒冷的夜色中散发着昏黄的光晕。

吴普同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冰冷而陌生的工业景象。他想起了父亲吴建军常说的话:“吃亏是福”、“做人要踏实,做事要仔细”。以前总觉得这些话是老生常谈,此刻却有了切肤的体会。

今天这个小挫败,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让他明白,职场不是学校,没有人会像老师一样包容你的失误。你的每一个疏忽,都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后果,需要你自己去承担。

他握了握拳头,心里暗暗发誓:以后,绝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交接班记录,必须逐字逐句看清楚,有疑问必须当场提出,设备检查,必须一丝不苟,发现问题,无论大小,必须明确记录并及时上报。

这一次的教训,他记下了。

他转身回到书桌前,拿出自己的笔记本——不是交接班记录,而是他私下用来记录工作心得和疑难问题的本子。他翻开新的一页,郑重地写下了今天的日期,然后开始详细记录今天三号制粒机停机事件的经过、原因分析,以及自己从中吸取的教训。字迹有些潦草,但写得很用力。

写完这些,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胸中的憋闷似乎消散了一些。挫折感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知耻后勇的决心。

他知道,这只是他漫长职场生涯中的一个小小插曲,未来的路还很长,肯定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经过今天这一课,他觉得自己好像又成长了一点点。至少,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责任”二字的重量,以及“严谨”对于一个职场人的意义。

夜色渐深,宿舍里依旧只有他一个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热腾腾的蒸汽模糊了镜片,也暂时温暖了他有些冰凉的手和一颗受挫后逐渐坚韧起来的心。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新的班次。他会带着今天的教训,更加小心、也更加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