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总结与发声

通过本月的工作,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重要性。认识到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设备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感谢赵师傅的悉心指导和班组同事的帮助。

三、不足之处与展望:

对某些复杂故障的判断和处理能力仍有欠缺,理论知识有待进一步联系实际。下月将继续努力学习,提升技能,争取更好完成工作任务。

他写写停停,涂涂改改,感觉每一个字都干巴巴的,毫无生气。尤其是“学习与体会”和“不足之处”部分,他绞尽脑汁,也只能写出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他对照着脑海里张卫平那严谨到刻板的风格,试图让自己的文字也显得更“专业”一些,却总觉得画虎不成反类犬。写完最后一句,他长长舒了口气,像是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但看着那布满修改痕迹、不过一页多点的稿纸,心里却没有丝毫轻松,反而充满了不确定——这样写,行吗?

班组会议安排在周五下午,临近下班的时候。地点就在车间一角用隔板临时围出来的小会议室里,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饲料粉末和机油味。二科的科长、几个班组长、以及包括吴普同在内的七八个工艺员和骨干操作工参加了会议。气氛不算严肃,但也绝非轻松。

科长姓陈,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头发梳得整齐,穿着蓝色的厂服,坐在主位,面前放着笔记本。他先简单总结了一下本月二科整体的生产情况、产量完成、质量指标和能耗情况,表扬了产量创新高的班组,也点名批评了某个因操作失误导致小批量产品返工的案例。

然后,轮到了个人汇报。按照资历,从老到新。几个老师傅的汇报言简意赅,甚至有些粗粝。

“我这个月,没啥好说的,设备正常,产量达标,就是三号制粒机轴承有点杂音,已经报修了。”一位老师傅嘬着烟屁股(虽然墙上贴着禁止吸烟),言简意赅。

“我带小吴,这小子还行,肯学,手脚也勤快。”赵师傅提到吴普同时,就这么一句,算是带过了。

很快就轮到了吴普同。当陈科长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时,吴普同感觉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血液似乎瞬间涌向了头部,耳朵里开始嗡嗡作响。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拿起那张被他攥得有些发皱的稿纸,站了起来。

“科……科长,各位师傅,我汇报一下我这个月的工作……”他的声音出口,带着自己都能察觉到的颤抖和干涩,远不如在机器旁和赵师傅交流时那么自然。他低下头,眼睛紧紧盯着稿纸,开始照本宣科地念。

小主,

“……深入学习并熟悉生产二科全套生产工艺流程……”他念着这些自己写出来的、此刻听起来却异常别扭和官方的词语,感觉脸上有些发烫。会议室里很安静,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这让他更加紧张。他能感觉到几位老师傅的目光落在他身上,那目光似乎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或许是宽容,或许是不以为然。

当他念到“参与处理设备小异常X次”时,陈科长忽然开口打断了他,语气平和但带着追问的意味:“小吴,你说参与处理设备小异常,具体是哪几次?你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做了些什么?是独立判断还是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