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艳看到他,脸上露出一个带着点兴奋的笑容,扬了扬手里的一张企业宣传单:“这家!高阳乳品厂,招化验员!要求食品相关专业,负责原料和成品的微生物和理化指标检测。离保定就几十里路,规模不算大,但感觉挺实在的。”
吴普同接过宣传单看了看,厂区照片看起来干净整洁,和马雪艳的专业也匹配。“化验员挺好的,工作环境应该不错。”他由衷地为她高兴。
“嗯!”马雪艳用力点头,眼睛亮晶晶的,“我感觉挺有戏的!那个负责招聘的阿姨,看起来挺和气的,还问了我好几个专业课的问题呢。”
“那就好。”吴普同也分享了自己的情况,“我投了南郊一家饲料厂,工艺员岗位。”
“饲料厂?听起来跟你专业很配啊!位置也不错!”马雪艳立刻表示支持。
两人简单交流了一下,又各自分开,继续在会场内寻觅机会。他们看到班上的其他同学也都在积极行动。康大伟似乎对一家兽药企业的销售岗位很感兴趣,正口若悬河地与HR交流;李政和杨维嘉则更多地停留在一些要求更高的研发类岗位前,眉头微蹙;就连平日有些宅的李学家,也在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展位前填着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集体性的、为前途奔波的紧张与热切。
招聘会持续了将近一上午。当吴普同和马雪艳随着人流走出活动室时,两人手里都多了一些企业的宣传材料,心里也重新装满了沉甸甸的希望,尽管这希望依旧伴随着不确定性。
阳光明媚,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相比于一星期前的彷徨无助,此刻的吴普同,心态已然不同。深州之行像一次淬火,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想要什么,愿意为什么而妥协。他不再执着于那份看似最高的薪资,而是开始综合考量地点、自由度以及未来的发展可能性。
“感觉……好像又活过来了。”马雪艳长舒一口气,笑着说道。
“是啊。”吴普同点点头,看着身边熙熙攘攘、同样怀揣梦想与焦虑的同学们,一种同舟共济的感觉油然而生。“不管成不成,总算又看到了几条路。”
他把手伸进外套口袋,摸了摸那把亲手做的小锤子冰凉的金属表面。它提醒着他,他有能力将粗糙的材料打磨成器。找工作亦然,需要耐心,需要技巧,也需要在关键时刻,敢于做出取舍的勇气。前路依然未知,但至少,他们又一次主动地、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寻觅的旅程。微光虽弱,却足以照亮脚下,支撑他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