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更让吴普同惊喜的是,父亲吴建军和弟弟吴家宝也从屋里走了出来!他们果然还没回石家庄的工地。
“爹!家宝!你们还在家啊!”
“嗯,地里还有点尾巴活儿,弄完了再走。”吴建军看着儿子,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欣慰,上下打量着,“好像没瘦,学校吃得还行?”
“还行,食堂饭菜种类挺多的。”吴普同忙回答。
一家人团聚,小小的院子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吴普同把带来的驴肉火烧拿出来,虽然有些凉了,但家人尝了都说好吃,主要是那份心意珍贵。午饭时,饭桌格外丰盛,李秀云炒了好几个菜,都是吴普同爱吃的。一边吃,一边七嘴八舌地问着大学的情况。
吴普同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大学与高中的种种不同:巨大的校园、需要“打游击”般寻找的不同教室、能坐一两百人的大课堂、语速飞快仿佛默认你什么都会的大学教授、五花八门的社团招新、还有那些来自天南海北、性格各异的室友们……他讲得有些兴奋,也有些感慨。
吴建军和吴家宝听得津津有味,他们对大学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吴小梅则托着腮,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向往。
“听起来是真不错,就是这上课地方变来变去,别走错了。”李秀云担心地说。
“大学老师真不管你们听没听懂啊?”吴家宝觉得不可思议,他在工地,师傅可是手把手教的。
“嗯,主要靠自觉了。下课得自己花时间学。”吴普同点点头。他想起联系的事,接着说:“对了,我们宿舍有直接电话,不用跑传达室那么麻烦,以后往学校打我更方便。”
吃着聊着,吴普同想起一件事,说:“爹,妈,有个事我想商量一下。你看我现在上大学了,宿舍有电话,联系我很方便。但联系家里还是不方便。咱们村现在装电话的也不少了吧?我看赵大娘家早就安了。咱们家……能不能也装一部?这样你们在家接打电话都方便,我在学校有事也能直接打到家里。”
这话一出,饭桌上安静了一下。安装固定电话在当时的农村,虽然已不能算稀罕事——邻居赵大娘家和村里好几户条件稍好的人家确实早就安装了——但毕竟还是一笔需要斟酌的支出。
吴建军沉吟了一下,磕了磕旱烟袋:“装电话……初装费得一百多吧?以后每个月还有月租。”
“我问过,初装费大概一百五左右,月租费好像二十多。”吴普同解释道,“但以后您和家宝在外面干活,城里街上IC卡电话不少,买张卡就能打,不用老是托人带话或者等信了。我在学校有什么事,也能及时联系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