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系统重构

这种方法让吴普同感到新奇。他特意准备了一个英语专用本,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文章上标注:红色划出生词并在旁边空白处标注词性和例句,蓝色标出语法点并注明规则,绿色写出阅读理解技巧和解题思路。每学完一篇文章,他还会在背面总结出这篇文章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形成一个小的知识网络。

晚自习时,吴普同开始尝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所有科目。他找出各科的知识体系本,开始绘制自己的知识网络图。这个过程很慢,很费时间,但他乐在其中。有时候为了弄清两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他会翻遍好几本参考书,直到完全理解为止。

"你在画什么?"李强好奇地凑过来,看到吴普同桌上摊开的各种颜色的笔和画满箭头的笔记本,不禁睁大了眼睛。 "知识结构图,"吴普同展示自己的成果,"你看,把物理的力学部分都连起来了。这样一看,就知道重点在哪里,该怎么复习了。" "这个办法好!"李强眼前一亮,"我也要试试。不过我没有这么多颜色的笔......" "先用不同符号标注也行,"吴普同热情地分享经验,"关键是理清关系。"

小主,

很快,这种系统复习的方法在宿舍里流行起来。每个人都在绘制自己的知识网络图,互相借鉴,互相完善。泡面夜话的内容也从诉苦抱怨变成了知识讨论。

"我觉得函数和数列可以这样联系......"张文远指着自己画的图示。 "化学平衡和电解质理论其实是一回事......"孙伟兴奋地分享他的发现。 "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要同步提高......"李强用生硬的普通话努力表达着。

在这样的氛围中,吴普同感到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耐心地、细致地梳理每一个知识点,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进度慢,但基础打得扎实。

又是一个周末回家,吴普同带着一摞知识体系本。晚饭后,他破天荒地没有立即学习,而是和母亲聊起天来。 "妈,您知道吗?学习就像织网,"他比划着,翻开自己的笔记本给母亲看,"要把每个知识点都连接起来,这样知识就不会忘记。你看,这红色的线是重点,蓝色的是一般内容......" 李秀云似懂非懂地点头,但看到儿子眼中的光彩和笔记本上工整的笔记,欣慰地笑了:"我儿子真用心,这笔记记得真漂亮。"

周日下午返校时,吴普同特意去了一趟县城的新华书店。他用省下的生活费买了几本参考书,都是关于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的。在教辅区,他仔细比较了不同版本的思维导图参考书,最后选了一本最实用的。结账时,他看到柜台旁边摆着一本《清华北大不是梦》,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买——他觉得自己需要的不是励志,而是实实在在的方法。

回到学校,他开始将新的方法应用到学习中。特别是物理和化学,他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实验知识,用对比表来区分相似概念,用流程图来梳理解题步骤。每天晚上,他都会花半个小时整理当天的知识网络,确保每个新学的知识点都能在体系中找到位置。

这些方法起初很耗时,效果也不明显。有几次小测验,他的成绩不升反降。孙伟劝他:"别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了,还是题海战术实在。你看我天天刷题,分数稳中有升。" 但吴普同坚持了下来。他记得郑老师的话:"复读是场马拉松,不要计较一时的快慢。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