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名师与庸师

他讲课干脆利落,重点突出:“化学不难,就是要抓住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地图,化学反应是路线,记住了这个,就不会迷路。”

郑老师喜欢提问,经常突然点名:“那个戴眼镜的同学,你说说看,为什么钠要放在煤油里?”

辛志刚猛地站起来,推推眼镜:“因、因为钠容易和空气里的氧气、水反应。”

“没错!”郑老师满意地点头,“所以要隔绝空气。都记下来,这是考点。”

下课铃响时,同学们还意犹未尽。郑老师已经收拾好东西:“明天小测验,看看你们初中的底子还剩多少。”

周二的政治课同样精彩。政治老师姓马,是个微胖的中年人,未语先笑,一脸和气。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觉得政治课枯燥。”马老师开场就说,“但其实政治最接地气。比如你们村选举村干部,这就是政治;国家制定政策影响粮价,这也是政治。”

他用生动的例子讲解抽象的概念,把生产关系比喻成“种地的人和地的关系”,把生产力说成“种地的本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笑声。

“马老师讲课真有意思,”下课时间志刚对吴普同说,“我以前最讨厌政治课了。”

周三的语文课是班主任杨秀英的课。她今天换了件红色的连衣裙,显得格外青春靓丽。

“今天我们学朱自清的《背影》。”杨老师声音清脆,“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她环视教室,目光落在吴普同身上:“吴普同同学来读吧。”

吴普同站起来,深吸一口气,开始朗读。读到最后“我的眼泪又来了”时,他声音有些哽咽。教室里异常安静,有几个女同学也在抹眼睛。

杨老师满意地点头:“读得很有感情。接下来我们分析课文......”

她讲课很有激情,但经验显然不足,有时候会被学生的提问难住,需要想一想再回答。不过她的真诚和热情感染了大家,语文课总是过得很快。